永外街道:无缝连接管好街巷

2018-06-08 18:49:52|来源:北京日报|编辑:葛宁远

  东城区永外街道内,北起宝华里5号楼南至西木樨园34号的一条小胡同,就是63岁的小巷管家单增顺每天的巡逻路线。“胡同长800米,我每天转三次,早晚各一次,下午再陪着街巷长检查一次。”昨天下午三点半,单增顺正在开始第三次巡逻,“我发现环境变好后,共享单车的停放又成了新问题。”街巷长韩延清当即表示,会联系共享单车公司尽快解决。

  去年,在“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中,永外街道招募社区党员、群众任职“小巷管家”,作为街巷长职能的延伸,管好小巷最后一百米。而处于拆迁滞留区内的宝华里社区,因为流动人口多、基础设施陈旧、垃圾杂物堆放现象严重,成为了小巷管家上报问题最集中的区域,可忙坏了街巷长,“街巷长都由机关干部担任,要一边处理手头工作,一边解决街巷问题。”韩延清说,当时还没有成型的工作机制,常常事倍功半。

  机关工作不能放,小巷提升也得抓,怎么办?针对宝华里社区存在的现实问题,永外街道打造了“330机制”,成为小巷管家和街巷长之间的纽带,让二者无缝连接。

  首先,“330”意味着巡察时间是下午三点半,要求街巷长原则上每天下午三点半准时和小巷管家一起检查街巷。永外街道工委书记陈卫兵说:“这样能够有利于街巷长合理安排手头工作,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背街小巷治理中。”其次,“330”规范了街巷长和小巷管家工作的三个流程,通过巡察,主动发现问题;通过协调,着力处理问题,简单问题居民自己解决,复杂问题街道多部门合作解决;通过回访,积极反馈问题。最后,“330”可以看作是个有着特殊逻辑的等式“3+3=0”。“3”即要求街巷长每周走访三户居民、三户商家和三家单位,增进联系与了解,做到知根知底,广泛征求需求和建议。“+3”即要求在日常巡视基础上着重查看交通、环境、私搭乱建这三个重要点位,以及群众强烈反映的问题。“=0”即为工作目标,争取每日网格案件0投诉。

  “小巷管家和街巷长就是居民与政府间的‘连心桥’,居民再小的事儿也是大事,必须用心办。”陈卫兵介绍,街道为突出实效性还制定了考核制度,采取多方评价体系,将街巷长个人表现纳入到个人年度考核。

  目前,东城区共招募了2064名“小巷管家”,实现了全区178条主要大街、1005条背街小巷“小巷管家”全覆盖。下一步,将建立优先解决“小巷管家”反映问题的机制,更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北京日报 记者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