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勾勒当代女画家面貌

2018-03-07 09:47:17|来源:北京晨报|编辑:李玥

“视·界”勾勒当代女画家面貌

  近日,由中国女画家协会、炎黄艺术馆主办的“视·界——2018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研究展”在炎黄艺术馆开幕,10位活跃于上世纪90年代的女性艺术家和27位80后、90后艺术家的创作,勾勒出当代女性艺术创作的面貌。展览选择在国际妇女节期间展出,也再次引发了观众对女性艺术家这个创作群体的关注和讨论。

  展览:呈现37位女性的艺术“视·界”

  “这次展览呈现出从绘画媒介出发的当代女性艺术创作的时代面貌,也希望展览引发相关的学术思考。”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孔紫介绍道。此外,孔紫还谈到了展览的深层次意义,“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谈到‘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我们也希望这次展览在新时代的起点上能为艺术家的创作之路提供一些参照、审视与思考,也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中国女性艺术的研究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展览将持续至3月21日。

  炎黄艺术馆馆长崔晓东介绍,展览选在国际妇女节期间开幕,意在让观众更加关注女性艺术家这个创作群体,而在谈到展览的主题时,崔晓东表示,“‘视·界’的主题突出艺术与生活、与现实的紧密联系,着眼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创作的现状,注重考查中国女性艺术在代际转换与传统传承过程中的多元化实践,力图以展览的形式深入探讨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创作中呈现出来的语言创新实践。”

  据悉,展览中的10位最早活跃于上世纪90年代的女性艺术家,均以绘画为主要创作的媒介,本次展览将呈现出她们最近的创作风貌,而27位80后、90后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则呈现出简化的多元化倾向。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展览学术主持李笑男也谈到了两代艺术家的不同之处,“与上世纪90年代的女性艺术家相比,成长于新世纪的女性艺术家更加自然地‘引用’自己的性别,以一种更为开放的、多元的姿态展开艺术实践。在她们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女性主体建构过程中的断裂、模糊与不确定性,不同个案的展示,映照出油画这一专业在改革开放40年与全球化背景下所呈现的发展趋势、价值认同及审美趋向。”

  延伸:女性艺术的专业地位不断提高

  在上世纪中国画坛上,男画家的成就似乎掩盖了女画家的光芒,如果以绘画大师级的标准来衡量,女画家显然未能企及。而近年来,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女画家专业水准的不断提升,女性画家越来越多地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出现,其作品的社会关注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而其中,中国女画家协会对于女性艺术家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孔紫还提到了协会创办的“初心”,“中国女画家协会于2012年成立,当时协会成立的原因之一就是艺术院校的女学生比例不断增加,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和男性生存压力大等都有关系。”孔紫表示,在全国美展等各大展览中,女性艺术的成就的确不亚于男性,她们创作的作品质量很高,但是由于社会地位等原因,没能走出来,有的女性艺术家在业内的关注度很高,在学术上也备受认可,但是在知名度上却远远不及同级别的男性艺术家。“当时无论是美协,还是国家画院、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界都没有一个官方组织的女性艺术家的展览,我们的女性艺术家多半是抱团做展览,但是也形不成规模和气候。因此,中国女画家协会将全国女性画家资源进行整合,让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共同‘唱戏’,让她们的才华不被湮没。”

  近几年,中国女画家协会的队伍不断壮大,成员数量也从一百余人发展到了八百多人,项目的参与艺术家人数也从最初的三十余人发展到了五百余人,艺术形式也从最初的国画发展到了版画和油画。“协会的知名度在不断扩大,社会对于女性艺术群体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和文化部、美协、国家画院对女性艺术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然而,女性艺术家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市场上,都和男性艺术家有着不小的距离,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孔紫表示。(北京晨报记者 张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