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4年,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年访问量近200万次,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和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点达80家……北京为未来三年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定下多个“小目标”,将更好助力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昨天,在2022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之际,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推进大会在京以线上形式召开。会上,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李钟发布了《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从夯实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基础、丰富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产品和供给、提升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营造优良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12项重点工作举措和41个具体工作着力点。
记者获悉,到2024年,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年访问量近200万次;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和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点达80家;聚焦北京“两区”建设中的重点产业,每年至少新建1个重点技术领域专利专题数据库;绘制全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资源地图,三年累计完成知识产权信息公共咨询服务3000次,完成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培训超100场次、覆盖科研人员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超5000人等。
《行动方案》还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包括开展北京市、中关村、“三城一区”等重点区域的宏观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和发布,不断完善中关村和“三城一区”知识产权大数据区域监测智能系统;推进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布局,实现信息公共服务园区全覆盖;引导北京知识产权保险服务机构开展投保企业专利体检服务;依托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各类知识产权信息“一网通查”等。
(北京日报记者 赵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