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河南制造业主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
产业是经济的根基,是区域竞争力的根本体现。
今年以来,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认真贯彻全省转型发展攻坚推进会议精神,以打造全省制造业主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为目标,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已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和以商贸物流、跨境贸易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整体框架,推动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透着数据看变化。今年上半年,郑州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高于全市、全省0.7个百分点,全国2.0个百分点,对于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乃至全省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引大招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今年是郑州经开区汽车产业应载入史册的一年,新引进上汽集团整车项目,实现了年初签约、半年首辆整车下线,刷新了“郑州速度”。
2017年2月22日,上汽集团乘用车郑州分公司注册成立;3月31日,上汽集团乘用车郑州分公司郑州基地项目开工;6月30日,上汽集团乘用车郑州基地落成,名爵ZS成为基地首辆下线车辆。据了解,郑州基地是上汽集团乘用车继上海临港、江苏南京之后的全国第三家生产基地,目标年产能为30万台。
郑州经开区坚持“引大招强”,不断完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上半年,该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效应凸显,主营业务收入完成320亿元,整车产量16万辆,零部件企业近200家,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区域影响力持续扩大。装备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50亿元,同比增长83%,中铁装备、富泰华、海尔空调等重点企业增速迅猛,同比增长111%~213%;国际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郑煤机成功收购德国博世集团的起动机与发电机业务,中铁装备制造的盾构机成功占领中东市场,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下半年,该区力争宇通三工厂及国家电动客车工程技术中心、新能源工厂配套等项目8月底全面开工,全力保障上汽项目生产,实现年产量5万辆、产值50亿元的目标,推动海马第三工厂、海马增压发动机等项目建成投产;推进中铁智能装备产业园、航天科工超级电容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地下空间开发掘进装备中心。
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势头良好
枢纽是物流的依托,物流是枢纽经济的龙头。郑州经开区北接郑东新区,拥有“1小时省内圈”的郑州高铁东站,南邻郑州航空港区,拥有“2小时国内圈”的郑州机场,发展物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开放合作洽谈会上,京东集团与河南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郑州经开区投资建设郑州京东“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仓。根据协议,该仓将广泛采用物联网和无人化智能物流技术,涵盖日用百货、家电、3C数码、生鲜冷链、医药等领域。
郑州经开区遵循产业演进规律和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上半年,该区现代物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440.4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顺丰、圆通等速递公司等重点物流企业发展迅猛,同比增长均在160%以上;国际物流园区物流获批全国首个电子商务物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在四港联动中的公路港战略地位更加显现;九州通、华润医药等医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同比增长均在15%以上,传统和新兴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下半年,该区抓好京东、天地华宇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新开工京创、宏宝等现代物流项目11个;重点推进安图生物二期、金泰生物等10余个新兴产业项目建设。
郑州经开区围绕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结合自身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实施“双10百亿”工程,即10个产值超百亿的工业项目和10个交易额超百亿的物流业项目,力争汽车及零部件和现代物流突破“千亿级”,力争确立全省制造业主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的地位。
既拥有先进制造业的“压舱石”,又拥有现代服务业的“鎏金池”。郑州滨河国际新城依托郑州经开区丰富的产业资源,在“金山银山”中守住“绿水青山”,将区域定位为“产城融合,宜业、宜居、宜乐,三位一体”的中央休闲区(CLD),积极建设服务现代产业体系的国际型生态新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本报记者栾姗本报通讯员邓弘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