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启用 自有图书5000册

2017-06-28 10:37:42|来源:北京日报|编辑:李胜兰

  原标题: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启用

  京城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启用 自有图书5000册

  昨天下午,两位读者在刚启用的大兴区24小时城市书房里阅读交流。 本报记者 邓伟摄

  本报记者 陈涛

  曾经以赈灾赐米得名的大兴区高米店,最近迎来了一处新兴的阅读场所。昨天,本市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在这里正式投入使用。今后,但凡持有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的读者,皆可刷卡步入书屋,享受不打烊的借阅服务。除了可以全天候读书,书房内的智能机还能帮助爱阅读的你,随时从大兴区图书馆逾百万册藏书中预约心仪书籍。

  试营业两周接待四百多读者

  “我现在就担心一下子涌进来的人太多,超出书房的承载极限。”坐在新开张的城市书房内,大兴区图书馆馆长孙海波满脸“幸福的烦恼”。他的担忧不无道理。在此前试运行的两周里,三十平方米的书房陆陆续续迎来四百多位读书人,从这里办理借阅的读者也接近三百人。他透露,起初估计每天也就能来个两三人,如今日均30人的流量,着实让他们既惊喜又心生担心。

  相比闹市区的书店,建在康顺园小区旁的这家书房,掩映在几株绿树下,更添几分读书氛围。目前书房内藏书近5000册,在分为少儿和成人的书架上,整齐排列的图书涵盖文学、艺术、政治、经济、健康等多个门类。一旁的电子阅报机还能提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215种报纸的在线阅览。孙海波透露,“这里每天阅读的高峰时段为晚间七八点,夜间十一二点也有人埋头看书。”说话间,一位五六十岁的阿姨领着四五岁的孙子走了进来,她听闻邻里一对父女夜间都来这里看书,今儿特意替儿子、媳妇踩点儿探个究竟。

  约莫在晚上六时,住在附近的一家三口走进书房。父母翻看经济、健康类图书,念初中的女儿在电子书机器前下载感兴趣的外国名著,里面的电子书总量达40T(注:1T为1024G)。来这里的读者主要集中在两头儿,一部分是中小学生,一部分是50岁以上的年长者。“离家近,加之‘深夜阅读’,让不少人又重拾读书习惯。”孙海波说。

  智能管理24小时无人值守

  如今颇受欢迎的城市书房,也算是一次有心之举。

  这处“24小时城市书房”的房顶上方,还有一块更大的牌匾“大兴区图书馆资源配送中心”。原来,就在今年的头几个月,这里都还只是一处存放图书的仓库,不少往乡镇配送的图书大多先经停此处。“我们就想着能否把这些暂时闲置的图书给盘活了。”孙海波和他的伙伴们一不做二不休,将临街的仓库一角辟出来,摆进圆形玻璃茶几、椅子、蒲团座儿,再装上明亮的玻璃,又一口气进了好几台智能设备——自助借还书机、自助办证机、电子书下载机、液晶显示屏。“单是电子机器设备这块儿,就花了50万元。”他说,既然要做一处惠民的公共文化场所,就要跟得上这个e时代。

  这里实现了24小时无人值守,完全通过门禁系统智能管理。读者刷卡进入书房后,可全自助实现办证、借阅、续借、还书。而读者最叫好的,是一款名为“及时送”的服务。读者只需在这里机器上安装的APP上查找到区图书馆所藏的心仪图书,再预约下单,两三天后,就能手捧着它读到“昏天黑地”了。区图书馆工作人员王东介绍,在尝到甜头后,一些长年因借书卡消磁不再借书的读者,这几天都跑来要求重置卡片了。“它让我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家书房的感觉,不仅随时自由进出与书相会,而且还不用掏一分钱。”在附近一家新媒体公司上班的黄远楠与同事在康顺园合租了一套两居室,他已不止一次在朋友圈向好友炫耀自己的这处“书房”了。

  三处新书房已在筹建中

  试运行的两周,居民给出了近乎满分的好评,起初心有惴惴的实施者也算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为了节约成本,书房24小时“不打烊”,并没有增加一名人手。参与进行书房软件开发的王雷介绍,里面的照明灯、空调等设备均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可实现远程监控。那台巨型液晶大屏则实时监控读者流量,并能对馆藏图书结构、外借文献种类、图书借阅册次进行大数据分析。“附近几家医院的医生已经提出希望加大医药卫生类图书的投放,通过大数据捕捉的信息能让我们更精准满足读者的需求。”他说。

  为了引导初来的读者顺利进出,区图书馆聘请了小区三位60多岁的阿姨担当“志愿服务者”,尽管不拿一分钱工资,但他们时不时都会过来看看。孙海波透露,目前已经有一些在校大学生有意做志愿者,他们准备集中做一次面试,从中择优录取。

  据悉,大兴区图书馆还将在新航城、大兴新城、开发区综合服务配套区等三处地方,再建24小时城市书房。“希望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中,真正实现书香飘进千家万户。”孙海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