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城 郑州经开区的下一站

2017-06-23 14:11:45|来源:国际在线|编辑:万庆丽

   国际在线河南报道(高桠):一个人,总得有点梦想,万一实现了呢?这样的“心灵鸡汤”,也可以套用在一个地方的发展建设上。郑州经开区从一片沙土地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济总量跃居郑州首位。如今,这个新兴工业区,又在往一个新的目标奋进:建设宜业宜居的生态工业城。

  在很多人印象中,工业与生态似乎是一对天敌。从新兴工业区到生态工业城,郑州经开区的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它开始新征程的基础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6月12至14日,“CRI中外记者看河南”大型采访活动记者团,走进郑州经开区探寻其逐梦之路。

  黄沙之中 郑州经开区开始起步

  一平方公里、1.6万常住人口、180家企业,这是1993年郑州经开区“创业”时的家底。

  当时,一批省直机关的工作人员,被调到新成立的郑州经开区任职,规划建设郑州东南角一片满眼荒芜的黄沙地,管委会办公室设在另一个区,以至于多年以后,一名调到这里任职的员工还被家人质疑是否因犯错误被“下放”。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经开区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6月13日下午,在郑州经开区推介会上,郑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崔绍营告诉与会的CRI中外记者,过去的“十二五”期间,该区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以及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的经济指标,都是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速度增长,增速和质量均排名郑州市首位。目前,在该区有14000多家企业,其中,中国和世界五百强企业有100多家,规模以上的企业有600余家。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_1

  崔绍营向CRI中外记者介绍郑州经开区发展状况。(陈建辰 摄)

  如今的郑州经开区可谓光环在身:中国(河南)自贸区、郑州跨境电商综试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经开综保区“六区叠加”,迎来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

  2016年第三季度,商务部首次对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进行考核,郑州经开区在对外开放度、经济总量、投资软硬环境、双创、科技综合实力等方面的综合得分进入了全国经开区第一方阵,成为商务部“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最佳案例,并连续三年蝉联河南省“六星级产业集聚区”和“十强”第一名。

  在介绍郑州经开区的独特优势时,崔绍营用了“5个高地”概述:对外开放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创新创业高地、物流分拨和枢纽经济高地、产城融合高地。

  连通世界 最初的小目标早已实现

  6月12日上午,“2017CRI中外记者看河南”大型采访活动记者团来到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其承建的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在全国首创了“电子商务+保税中心+行邮监管”的通关监管模式(即1210模式),并在全国其他试点复制推广。

  这里是郑州经开区“联通世界,开展国际合作”梦想起飞的地方。经过几年的发展,由零起步的郑州E贸易“凭空”打造出一个集交易链、物流链、金融供应链多业态集聚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使不沿海不沿边的河南,依靠E贸易实现了内陆起跑弯道超车,并向“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 

  在河南保税物流中心的直购体验中心进口超市里,看到来自世界各国琳琅满目的商品,CRI葡萄牙语外籍记者拉法埃尔(Rafael Imolene Fontana)非常感慨地说:“从国家层面来说,跨境电商不仅拉动了中国的出口,同时也让世界各国商品进入到中国。从惠民层面来讲,跨境电商让市民们以最优惠的价格买到最优质的国外商品。”

  而郑州国际陆港的中欧班列(郑州)的运行,则无疑打通了郑州联通欧洲的通道。目前,该班列已由2013年7月开通时的一月一班,发展为每周“去五返五”,是所有中欧班列中进出均衡往来的唯一班列。在郑州国际陆港采访中,CRI中外记者对通过中欧班列(郑州)特种冷藏集装箱运输过来的白俄罗斯牛奶、德国啤酒、波兰巧克力、法国红酒等赞不绝口。CRI法语外籍记者埃莱娜•马斯基利耶(Hélène Masquelier)说,在没来郑州之前,她对这里的认知仅停留在少林寺等旅游层面,通过此次实地走访,她感受到郑州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更有蓬勃发展的朝气。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_1

  CRI外籍记者购买由中欧班列(郑州)运输过来的进口商品(肖风伟 摄)

  “在国内,20个省、若干个地区的货物在这里进行集散。在欧洲,中欧班列(郑州)辐射2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崔绍营说,由于中欧班列(郑州)的开通,国家在郑州国际陆港设立了粮食口岸、邮政口岸等一系列对外开放平台,为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郑州经开区多年来“联通世界,开展国际合作”的梦想得以实现。

  目前,郑州经开区正在孵化和推进建设郑州国际陆港,使之成为连接全世界、特别是连接欧洲的黄金通道,以此为基础,实行了公铁联运、空铁联运、海铁联运。当下,韩国、日本的一些货物,例如三星产品就是通过海运转运到中欧班列(郑州),然后到达欧洲。

  “2016年以来,经开区实现了多重战略优势的相互辉映叠加,迎来了对外开放的新时代。”崔绍营说,“河南乃至中部地区对外开放高地”已成为郑州经开区最闪亮的名片之一。

  规划布局 形成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参观宇通客车,CRI波斯语外籍记者莫日岗(Mojgan Behmanesh)是带着好奇去的,她说,宇通客车在伊朗很有名,说到宇通很多驾驶员都会赞叹地竖起大拇指,所以她很好奇宇通客车有名的原因。看过宇通客车复杂路面的试车,参观宇通客车生产流程和一系列严格的检测后,莫日岗叹服地说:“我想我知道了答案,那就是品质的保证。”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_1

  CRI中外记者参观宇通客车生产线 (陈建辰 摄)

  宇通客车已覆盖公路客运、旅游、公交、校车等市场,成为中国客车工业领军品牌。近年来,宇通客车批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批量产品远销至古巴、俄罗斯、以色列、沙特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开始进军欧美市场,目前已在英国、法国、挪威、马其顿等国家实现销售,并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据介绍,郑州经开区结合辖区原有产业特点和现状,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在空间上统筹规划,按照产业类别和产业关联分区布局,引导非主导产业合理退出,主导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已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以汽车产业为例,现已引进并建成了东风日产、海马、宇通客车、宇通新能源等企业。郑州经开区的整车产能已经超过100万台,产值达到千亿以上。

  在装备制造业方面,中铁装备成功打破欧美技术垄断,相继生产出大型矩形盾构、小直径硬岩TBM、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等产品,并出口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以色列、黎巴嫩等国家,市场占有率和科技实力国内第一、世界第二。

  CRI土耳其语外籍记者爱达(Akyumuk Madilet Eda)对中铁装备的盾构机在地铁建设中的应用十分感兴趣,她说,亲眼看到了中铁盾构机系统的智能性,希望土耳其的地铁建设也能用到像中铁装备盾构机这样精良的地下作业设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_1

  CRI外籍记者在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采访(陈建辰 摄)

  近年来,郑州经开区不断挖掘“居中”的交通优势,全力建设“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综合交通枢纽。新获批的中国(河南)自贸区也将“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使命赋予郑州。随着铁路、航空的发展,各种物流成本降低,郑州经开区大力推进现代物流建设,打造枢纽经济,现已打造邮政快递物流产业园,顺利引入中通、圆通、顺丰等知名企业;针对医药行业,打造医药物流园,同时也积极推动汽车物流和冷链物流的建设。

  产城融合 打造美丽的滨河国际新城

  在郑州经开区城市规划展览馆,滨河国际新城的规划图,吸引了众多CRI中外记者的目光。

  “产城一定要融合,要和谐发展。”崔绍营说,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郑州经开区非常注重强化城市配套建设和服务功能的完善,规划了滨河国际新城,并计划将这个地方打造为商务的高地、对外开放的窗口。

  滨河国际新城定位为中央休闲生活区(CLD),全面构建聚集“高端智慧商务、创意滨水商业、绿色低碳社区、艺术科教基地、健康湖畔休闲”的为一体的现代城市体系。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_1

  蝶湖实景——碧水逸湾(郑州经开区 供图)

  区域规划总绿地面积达4500亩,占总面积的29%,水系面积总计约1360亩,占总面积的26%,实地50%的绿色建筑比例,100%的清洁能源使用比例,直饮水、节能照明、地热能和太阳能的综合利用等公共节能措施,实现高品质的绿色低碳生活。区域内荷湖、蝶湖两大生态湖泊建成后将通过高绿化、自然驳岸的形式打造“近水近绿”的城市公共景观,届时,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和生长素”的负离子每立方厘米含量达到4-5万个,将是郑州市区的20余倍。

  崔绍营说,未来郑州经开区的应该是这样的:环境更美,城市功能更全,群众的幸福指数更高,区域经济效益更强。如果要用简单的词语来说,就是梦想,这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地方,也是实现梦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