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中国”走近公众 二里头夏都博物馆6月奠基
(原标题:“最早的中国”走近公众 二里头夏都博物馆6月奠基)
正在发掘的水井
出土的黑陶
4000余件各种精美陶器
出土的陶器
二里头遗址2016年发掘区全景图二里头考古工作队供图
核心提示丨持续58年的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因为享有“最早的中国”之称而声名远播,然而公众却难得一见。十多年来,李克强总理一直关注着二里头这一夏文化都城遗址的发掘、研究与保护,多次要求尽快建设国家级的博物馆和遗址公园。如今,总理的嘱托正在逐步变为现实。昨日,大河报记者赶赴二里头遗址发掘现场采访获悉,备受关注的二里头夏都博物馆计划于6月10日奠基。不远的将来,人们可以来到二里头,寻找“最早的中国”留下的民族印记,探索中国的由来。
58年持续发掘,找寻“最早的中国”
昨日上午,洛阳市偃师市翟镇镇二里头村,微风吹拂着洛河南岸颗粒饱满的大片麦田,在这片看似寻常的田野之下,藏着一座距今约3800年的体量巨大的“二里头文化”遗存。
在二里头遗址的一处发掘现场,50岁的郭淑嫩耐心地用小刷子清扫土层,她是附近圪当头村的村民,从小姑娘开始便在遗址发掘现场工作,如今已是一名成熟的考古技工。的确,二里头遗址从1959年秋至今,考古发掘已经持续58年,可以说伴随了几代村民的成长。
对着一处发掘中的夯土基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考古工作队副队长赵海涛说,这里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的二里头文化早期大型夯土基址,四进院落,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对其详细发掘、研究,有望搞清二里头文化早期宫室建筑、宫殿区布局的更多细节。
“现在我们对二里头文化所知的只是冰山一角,未知的远远大于已知。”在这里工作15年的赵海涛指着一幅遗址示意图说,二里头遗址现存面积300多万平方米,而现今只发掘了4万多平方米,才1%多一点,大量的探索可能要留给后人。
近十多年来对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许宏进行了归纳。其中,“东亚地区最早”“中国最早”的词汇屡屡被提及,足见其分量和地位。例如,初步究明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都邑的聚落大势;发现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已发现的四条大路位于宫殿区四围,呈井字形;发现中国最早的车辙;发现中国最早的“紫禁城”——宫城,面积虽仅为明清紫禁城的七分之一,时代则可上溯至距今3700年左右;发现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大型“四合院”宫室建筑群;发现中国最早的多进院落宫室建筑群;首次在宫殿区发现成组贵族墓及随葬的绿松石龙形器;发现与祭祀有关的巨型坑,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发现中国最早的大型围垣官营作坊区;发现中国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
近几年,许宏的著作《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也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关注。这两本书写的便是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头戏——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它探索的是中国的由来。
许宏表示,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许多制度层面的建树史无前例,代表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达程度的宫廷礼制已经形成。二里头文化所代表的早期王朝,在内部高度发达的同时,又向四围发射出强力的文化冲击波,其影响所至,甚至突破了《禹贡》所载“九州”的范围。在这一过程中,华夏国家完成了由多元向一体的转型,“中国”世界的雏形得以形成。
在学界,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被视为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享有“最早的中国”之称。
李克强建议二里头建国家级博物馆
“二里头”三个字,在国人心中有沉甸甸的分量,不管是到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或是洛阳市、偃师市博物馆,在早期国家文明史的展品陈列中,二里头遗址的有关描述和出土物,始终会被放置在最耀眼处。
在考古工作队驻地前的广场上,一座石碑上镌刻的“华夏第一王都”字样格外显眼。赵海涛打开驻地二楼的两间陈列室,满满六层铁架,4000余件各种灰色、黑色精美陶器,琳琅满目,让人不得不惊叹于3700多年前先人的制陶技艺。站在两件黑陶文物前,赵海涛回忆说,2001年4月19日下午,时任省长的李克强来到偃师,认真考察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发掘现场,当时就来到这里细致参观了出土文物,其中对黑陶很感兴趣。2014年他还让有关方面向考古队询问过二里头遗址包括黑陶在内的文物最新出土和研究情况。
对于李克强那次对二里头的考察,时任偃师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的周剑曙回忆说,就在省长准备上车返程时,他又折身绕到送行人群后面,来到周剑曙他们几个文物工作者面前,和他们一一握手。他清楚地记得省长交代给他们的话,“要高度重视二里头遗址的保护工作,抓紧时间做个方案,资金问题我们来考虑”。
李克强同时还表示:“二里头遗址是河南的名牌,是中国的名牌,要充分利用这个名牌,来提高河南乃至中国的知名度。”
实际上,李克强一直关注着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二里头遗址保护工作。2014年,李克强总理访问希腊后两次在国务院会议上强调二里头遗址保护和展示的重要性。他说,希腊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人自豪地让我参观他们的雕塑和陶瓷艺术,我当时就想到我们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甲骨文、二里头遗址,这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源头和丰硕成果。
对二里头,李克强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重视二里头这一夏文化都城遗址的发掘、研究与保护,尽快建设国家级的博物馆和遗址公园。
身为考古工作者,赵海涛还清晰记得在2016年两会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我们保护文物实际上也是在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来滋润道德的力量,传承我们的传统优秀文化,来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里头夏都博物馆6月奠基
近十多年来,李克强一直关注着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二里头遗址博物馆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十三五”相关规划,目前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昨日,大河报记者从洛阳市文物局获悉,2017年的中国文化遗产日是6月10日,洛阳市成为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的主场城市。届时,作为文化遗产日重要活动之一,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将举行奠基仪式。这标志着二里头夏都博物馆从设想开始变为现实。
“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得批复,建设设计方案已经敲定,目前正在进行初步设计评审。”洛阳市文物局参与筹建工作的曹岳森说,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建设将充分利用当前博物馆最新展示技术,在展示文物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声光电技术,展览力求集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方便观众参观。
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介绍,二里头夏都博物馆总占地约2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包括公共区域、业务区域、行政区域及早期中国研究中心等,展品主要来自二里头遗址近60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二里头文化区内重要遗址出土遗物,以及在夏商周断代、中华文明探源两大学术研究工程开展过程中留下的文字、图像资料等,总量预计近4万件。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也将与博物馆同步建设。根据方案,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占地613亩,将对城墙、一号和二号宫殿建筑基址、“井”字形道路、铸铜作坊遗址、绿松石作坊遗址、祭祀遗址等遗址本体进行保护展示。同时,还将进行古环境模拟展示,建造部分湿地、稀树草原风貌景观及手工业作坊功能区等。
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早期中国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历程与成果展示基地、全国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展示示范工程。
赵海涛说,由于二里头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吸引力,每个月都会接待十余拨国内外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博物馆建成后,公众将零距离接触更多二里头出土的文物,并亲身感受各项重大发现的遗址本体,看见“最早的中国”。(记者 张丛博 文 许俊文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