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务”倾力保障“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 尹力)一天之内提供24场会议服务,单日用餐最高峰达2万人次,新闻中心44小时不间断运转……国家会议中心作为接待人数最多、会议最多、服务单位最多的场馆,15日,其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接待“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整体情况,详解如何倾力提供高质量的“中国服务”。
国家会议中心党委书记魏明乾介绍,作为高峰论坛的主力接待场馆,国家会议中心承担了14日的论坛开幕式、高级别全体会议、6场平行主题会议及双边会见等重大活动。高峰论坛使用中心全馆,其中会议室近70间,用于开幕式、平行论坛、双边会议、贵宾签约等24场会议服务。参与高峰论坛服务保障工作人员总人次为27226人,其中单日最高峰服务人员达2608人。
对于国家会议中心而言,高峰论坛与以往接待服务的国际活动相比,规格更高,对场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该中心自2016年底便开始全面筹备,细化保障方案,进行各类演练。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中心还开展了“一带一路”背景知识普及、礼仪、消防、急救等专项目培训,共计近2500人次参加。
同时,高峰论坛期间,国家会议中心还为参会代表、记者、工作人员、武警等上万人提供餐饮保障。其厨师团队早早开始高峰论坛的餐饮设计工作,着力将餐桌打造成展示丝路文化、北京特色的平台,为代表们提供既饱眼福、又饱口福的餐饮体验。单日用餐最高峰达到2万人次。
在菜品方面,根据各国代表的不同口味和餐饮习俗,厨师团队详细查阅资料后设计制作了精美的茶歇菜品,包括“花开富贵”“鲜花玫瑰饼”“什锦迷你馕”及“宫廷芸豆卷”等十余种点心小吃。
在餐饮摆台上,厨师团队结合“一带一路”主题,沿线国家风土人情等,用面塑、糖艺、果蔬雕等工艺设计了共计40余组、近千件特色摆台,包括“万里长城”“大漠风情”“乘风破浪”“百花争艳”“四大发明”等。
此外,国家会议中心还负责新闻中心的服务和保障工作。总面积达到近万平方米的新闻中心全面覆盖免费无线网络,设有新闻发布区、演播区、餐饮区等15个功能区,每个功能区都配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公共工作区共有538个记者工位,每个座位前设有电源插口和网线插口,24小时不断电。
开幕式当天,注册中外媒体记者达到4495人。国家会议中心为各国媒体记者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除提供正餐、茶歇之外,在环境卫生、电源使用,以及室温控制等方面提供全天候的保障。高峰论坛期间,新闻中心44小时不间断运转。
建成至今,国家会议中心已成功接待超过6300个会议,570多个展览,涵盖政治、贸易、科技、医疗、体育、旅游、教育等领域,展示了强大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这座曾经的奥运建筑,不仅是北京的地标,更成为了展示中国服务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