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致青春 瞧瞧这些把爱好“玩”出名堂的河南人
核心提示|你有多努力,就有多幸运!这句话,支撑着马百敬走过创业路上最艰难的时光。和他一样,我们周围有很多年轻人志存高远,努力将梦想中的“诗和远方”变成现实。时间之河川流不息,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最富朝气、最富创造力的社会群体。每一代青年,都有各自的际遇和机缘,在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98年前的今天,北京那场青年爱国运动成为青年们推动中华历史进程的缩影;98年后的今天,承载着创新精神的青春力量生机盎然,绽放光彩。
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我们走近三个年轻的创新创业团队:他们中,有酷爱航模的年轻人创办打造工业级无人机公司;有对3D打印技术感兴趣的年轻人,用准备结婚的钱和借来的钱支撑着度过创业最艰难的时光;有从小爱琢磨玩具的年轻人把成熟的成像技术再创新,打造出全息互动智能平台,让人不佩戴任何设备,用肉眼就能观察到3D影像……他们,把爱好“玩”成事业,用拼搏点亮青春。
河南大诚通用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年轻员工在组装工业级无人机
故事一:
带领团队造出植保无人机,缘起酷爱航模
麦田里,绿浪滚滚,天空中,植保无人机在“飞手”操控下来回飞行,喷洒农药……4月27日,在永城市市郊千亩小麦示范田上空,几架河南大诚通用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3W16-10型多旋翼遥控植保喷雾机大显身手。
无人机潇洒自如地变换方向,将药箱中的药物通过高压雾化喷头均匀地洒向麦田,一个人操控一架无人机,每天可以轻松为五六百亩农田喷洒农药,这种效率让种粮大户们赞叹不已。
“当天飞的就是这种8轴16旋翼的遥控植保喷雾机。”5月3日,郑州市金水区杨金路河南外包产业园内天元A座四楼,正忙着组装无人机的年轻人说,这款植保无人机型号有多种,机臂可以收放,白色药箱最小容量为10升。年轻人用自主研发的技术,赋予了无人机“超能力”,“可以‘人工飞’,也可以自主飞行,自主规划路线,中途没药回来加药后,能自行飞到上次没药的地方继续喷洒。”技术总监张志杰说,无人机的“超强大脑”,使它围地转一圈能自动算面积,也能通过三维地图选取地域后自动生成飞行航线,飞行过程中,速度、高度、喷洒流量等也能随时调整……
除了遥控植保喷雾机之外,这里打造的还有测绘无人机、电力巡检无人机等多种平台无人机,产品受欢迎程度通过数字可见一斑:2015年,销售额500多万,2016年增加到近3000万。
带领团队造出这些“宝贝”的,是两位年轻人——28岁的总经理尹路和正读大二的公司法人范冬宇,两人走到一起创业,缘于都酷爱航模。
尹路玩航模多年,多次荣获全国航模锦标赛冠军,航空机械专业毕业后,曾开航模店做加工、做培训。6年前,他当教练时带的“徒弟”中,有同样爱好航模的范冬宇。2014年7月,范冬宇参加全国航模锦标赛荣获第三名。“范冬宇的老爸见他练航模特别用心,也能听进我的话,就支持我们在无人机研发、生产等方面摸索着创业,特意带我们到全国各地做考察。”2014年11月,尹路、范冬宇成立公司,和几位小伙伴尝试从爱好到创业的转变。
河南维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多种工艺品模型
故事二:
年轻人联手造出3D打印机,最艰难时也最充实
“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郑州市高新区863软件园9号楼上,年轻人马百敬和合伙人卜兵建在小天地里忙碌着,门口展柜上陈列着他们创立的河南维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多种工艺品模型,琳琅满目。
“这个扇形的样品,是我们新近设计出的鱼缸过滤系统。”两位年轻人说着,又拿出一个为扫地机器人制作的外壳部件,同样的部件,刻模成本需要十几万,通过3D打印技术几百元就能造出试验用的部件。他们还通过3D打印技术,生产一些汽车零配件。
与3D打印结缘,缘于大学时的爱好。马百敬读大学时接触过快速成型技术,常在论坛里和大家交流,感觉3D打印前景很不错,“当时仅仅是个人爱好,并没想到毕业后要干这行。”机缘巧合,也是志趣所在,2012年毕业后,他和卜兵建凑钱创业,专注于3D打印机的研发、生产等。
当时,3D打印对于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凭借着对3D打印技术前景的信心,他们从一个轴承,一个螺丝做起,造出了第一台3D打印机。
创业过程中,最难迈的坎儿是缺钱。马百敬说,他把父母给他准备结婚用的钱拿来用,卜兵建借了家人和朋友的钱,一起支撑着团队发展,其间很感谢爱心人士的帮助,感谢政府部门的支持,也感谢彼此间的鼓励,让他们挺过了最艰难也是最享受、最充实的艰难时光。目前,由7位年轻人组成的团队,所研发的产品远销到加拿大、新西兰、巴基斯坦等六国,其中,FDM3D打印机、光固化的3D打印机拥有专利。
朱峰和伙伴们打造的“小豆”
故事三:
他和团队打造“小豆”,也是送给宝宝的礼物
5月4日上午,郑州本格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CEO朱峰,冒雨赶到郑州市文化路硅谷广场A座7楼的办公室忙活。他和伙伴们的办公地点很简约,不过,大家打造出来的产品却不简单。
“这是‘小豆’,中间能看到的三维图像是我们设计的花仙子。”朱峰捧起精心打造的全息互动智能设备说,据他所知,这款前沿产品目前世界上有三家公司在做,他们是其中之一。产品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的三维图像,让人不用佩戴任何设备,用肉眼就能全方位观察到中间呈现的3D影像。2015年央视春晚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节目《锦绣》,G20杭州峰会上的全息投影,震撼效果都离不开这种技术。
朱峰大学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工作中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合作人,当时,VR、AR等已经被很多人知晓,可他们并不满足于此:怎样才能不通过佩戴设备,让肉眼就能看到3D影像?他们想继续探索。
当然,探索的过程并不轻松。2015年6月,他们成立公司后开始研制第一代产品,3个月后研制出来,又觉得在反射度、清晰度等方面需要提升,继续研制第二代产品,如今的“小豆”已经是第三代,拥有四项知识产权。
用心打造的产品,将带来哪些改变?朱峰举例说,比如在早教领域,孩子们从绘本上看到的人物是平面的,这款产品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可以使人物看上去立体,亦幻亦真,还可以实现影像与实物的结合,以及配加触摸屏实现与用户的互动……目前,他们精心打造的产品已获得5000台的订单,公司估值3000万并获得投资。朱峰欣慰地说:“等我当了爸爸,这也是我送给宝宝的礼物。”
拼搏心路:
把爱好“玩”出名堂,“玩”成事业,听起来很美,做起来并不容易。
“研发、生产、市场等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尹路说,创业之初团队只有5个人,为了在无人机控制技术、结构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大家每人一张行军床,吃住都在公司,大年三十忙到傍晚回家吃年夜饭,大年初一中午又回来,继续画图纸、搞研发,用他们的话说:上一年的班,有两年的工作经验。
“为啥这么拼?当时无人机发动机大都是进口的,我们想研发自己的产品,这是最大的动力。”尹路说,发动机要求很精细,做发动机试验时,一个零件做七八十个,挨个装上去试验,挑选最合适的用,经过努力,研制出性能更稳定的“水冷”无人机发动机。而趁着无人机行业和多种政策激励的“东风”,他们的团队已壮大到63人,并凭借创新实力,成为郑州市超低空飞行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通过创新创业,为推动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用科技改变百姓生活尽一份力,大家很欣慰也很自豪。
创业路上拼搏至今,马百敬也感慨“兴趣所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没考虑失败了怎么办,继续忙,就是觉得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想干的事是一件事,早晚有兴起来的时候。”虽说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他相信为梦想坚持就会有收获,如今,公司保持盈利就是大家努力的成果。
“创业是磨练心智的过程,我们主动承担起创新的责任,也激发潜能,做最好的自己。”从小就是顽童的朱峰,也体会着爱好做成事业的充实和快乐。小时候,他曾多次拆解玩具,想弄清楚其中的构造和玄机,朱峰庆幸自己的好奇心、钻研劲儿延续至今,他和伙伴儿们在众诚企业孵化器等多方支持下,通过把成熟的成像技术再创新,有了新的收获,打造出全息互动智能产品的同时,也让青春绽放光彩。(记者 蔡君彦 通讯员 杨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