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海淀区一处古塔有望获得文物认定

北京青年报2019-03-04 13:46:32

  原标题:海淀区一处古塔有望获得文物认定 民间学者五次踏勘为其寻求官方认定 并在地宫内发现缺失的塔刹石构件

海淀区一处古塔有望获得文物认定

张文大老人通过盗洞退爬进地宫

海淀区一处古塔有望获得文物认定

地宫内存放着古塔的一圈“相轮”

海淀区一处古塔有望获得文物认定

塔刹上部的华盖,被人藏入了古塔的地宫内

海淀区一处古塔有望获得文物认定

藏在山林里的覆钵式古塔

  一处位于海淀区西北部山林里的古塔遗迹,得到民间文物保护者的关注。

  民间学者张文大曾五次对此处遗迹进行踏勘研究工作,为其寻求官方文物认定,并在地宫内发现了古塔上段残缺的塔刹残石构件。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张文大向海淀区文化委员会递交了13项文物认定书面申请,涉及项目全部位于海淀区内,除了古塔外,还包括位于肖家河古桥、杨家花园、五七山洞等地的历史遗迹。

  探访

  为做文物认定申请

  七旬老人钻入地宫

  在海淀区西北部的山林里,隐匿着一处荒凉的塔院,由于位置隐蔽、交通不便,平日里人迹罕至。2017年,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张文大先生,发现此地尚存四座古塔,年久失修、屡次被盗导致其残破不堪,好在古建主体结构基本完整。而让张文大担心的是,塔院尚未获得官方的文物认定,于是他独自开始了踏查研究工作。

  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跟随张文大一起探访了这处塔院。由于塔院位于山林里,离开大路后北青报记者随张文大钻进了一片山林,猫着腰在长满棘刺的酸枣树间穿行。大约半小时后,地面上开始出现遗落的古塔残件,甚至有一些古塔残件被砌筑在护坡的石缝里。张文大说,虽然这是他第五次来此踏勘,但因为没有路,几乎每次都会迷失方向,“今天也差点走错”。

  四座残旧的古塔,错落分布于山坡上,地宫均被盗挖,有的已经回填。其中一座覆钵式古塔残高约3.5米,正下方一侧存在斜向探挖的盗洞。低矮的洞口,只够一人爬进爬出,张文大匍匐在地、一点点向洞内后退爬,蹭过长2米左右的墓道,看见一道低矮的宫门,宫门内便是昏暗的地宫。据张文大观测,地宫为圆弧顶拱券式结构,长2.05米、宽1.70米、中央最高处约1.70米,地宫面积约为3.4平方米。墓道以及地宫的墙壁、弧顶由青砖砌就,并未发现壁画和浮雕,但他却发现了蹊跷的一幕。

  大多数中国古塔都由塔基、塔身、塔刹这三部分自下而上筑成,而这处古塔上段的塔刹残损。进入地宫,张文大意外地发现,除了杂乱的砖石,还有一枚圆圈状的石构件,这正是残缺塔刹中的一圈“相轮”。据《中国文物大辞典》记载:相轮也被称作刹身,是塔刹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套贯在刹杆上的圆环。一座塔往往以相轮的多少和大小来表示塔的等级,逐渐形成3、5、7、9、11、13的奇数规律,喇嘛塔大多采用13个相轮。而在这座古塔的刹座上,因盗损等原因只残存了4圈相轮。

  此外,张文大还在地宫内发现了相轮之上的华盖,即刹身上面的冠盖。华盖之上即刹顶,一般由仰月、宝珠组成,但在地宫内外并未发现。

  调查

  海淀文委明日将对塔院进行现场勘察

  张文大告诉北青报记者,塔院隶属于某座寺院,这座塔很可能建造于明代或更早,是高僧的墓塔,地宫用以存放僧人的骨灰和舍利,还可能有随葬品。但从现场并不算新的盗洞来看,这座墓塔很可能多次被盗。而位于古塔上段的塔刹构件(一圈相轮、华盖),破损后为何被藏进地宫?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而且厚重的华盖,没有两三人很难将其搬动。“以前也通过遗存盗洞进入过其他古塔的地宫,但从未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张文大说。

  对此,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座古塔具有明显的覆钵式古塔特征,初步分析可能建造于“辽、金、元”时期。古塔在历史上遭受盗损,一些石构件散落在周围,有可能被一些好心人发现,并通过已被挖开的盗洞藏进地宫,从而尽量使这些石构件不再丢失。待有朝一日这里进行文物修复,散落的石构件便可以重新利用,从而确保文物修复的真实性。

  刘卫东还透露,明日,他和海淀区文化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将在张文大先生的带领下,去现场对这处塔院进行勘察。

  民间学者为13处历史遗迹申请文物认定

  75岁高龄的张文大,是土生土长的海淀人。2018年年底,他向海淀区文化委员会递交了13项文物认定书面申请,涉及项目全部位于海淀区内,此处塔院便是其中之一。此外还包括位于肖家河古桥、杨家花园、五七山洞等地的历史遗迹。

  张文大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这13处历史遗迹很多位置偏僻,在历次文物普查中未能发现或被遗漏。虽然它们现在还未获官方的文物认定,但并不代表它们没有文物价值。

  张文大坦言,这13处历史遗迹一旦获得文物认定,镇一级文物巡查员将定期巡查。“有的古迹地处偏远深山,交通不便,巡查员只能徒步巡查,这必定是一件苦差事”。

  “但这些申请又不得不抓紧做”,张文大表示,由于没有官方认定的文物身份,这些古迹不受《文物法》保护,有可能遭到破坏甚至被拆除。“如果这些遗迹一旦获得官方的文物认定,就有了保障,也将为下一步的研究、利用打好基础”。(本组文并摄/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视频/北京日报记者 崔毅飞 绳阿茹)

阅读
 
编辑:葛宁远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