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北京老塑料厂华丽转型文创高地

北京日报2018-03-14 09:14:04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wgqiang8338_b

隆晟华盾文化产业园内,厂房改造成的摄影工作室顾客盈门。本报记者 邓伟摄 

  本报记者 李瑶

  车行南四环路右安路,西侧可见一座挺大气的门楼,进门前行,脚下是宽阔的沥青马路,抬头是黛瓦、白墙、马头墙的徽派建筑,灌木丛、木桥、假山、长廊掩映其中。这里是“隆晟华盾文化产业园”,在变身文创园区之前,这里曾是一座塑料加工厂。

  在这片土地上,曾有3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属于老国企北京华盾雪花塑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前身是北京市塑料四厂,始建于1965年,过去几十年,这里的十多幢厂房昼夜不停,生产着农用薄膜、土工材料、塑料管材等,闻名全国。工厂产生经济效益,却为地区居民带来了种种困扰。每天,这里有数十辆运送生产材料和产品的车辆进出厂区,造成周边道路拥堵。厂房里机器轰鸣作业,加工塑料产生的难闻气味弥漫四周。

  同时,工厂在北京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每年,厂子需要运入3万吨的生产原料,3万吨产品要卖到全国,在北京这样一个交通资源紧张的城市,运入运出都是问题。”华盾董事长倪众勤说,这样的生产加工型企业,已经和首都定位不相符了。

  2014年初,工厂启动搬迁,将研发与营销部门留在了北京,在河北固安建设塑料产业新基地,占地115亩,是北京的2.3倍大。去年,是生产线投产的第一年,新基地年产塑料制品1.6万吨,实现营业收入约2亿元,解决了部分产品产能不足的问题。生产线搬走后,北京厂区原址每年节约5000千瓦时装机容量的电,每月节约5000吨水。

  生产线搬迁了,留在北京的偌大厂房原地获得新生。2016年至今,公司先后对13幢共计2.6万余平方米的厂房、库房进行翻新改建,保留着工业筋骨的同时,加入徽派建筑风韵,时尚又大气。同时,7000平方米厂区道路铺上了沥青,空地、边角地种了绿植,供暖设施移入地下,新建戏曲文化广场、园林景观等5处,绿化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前来遛弯儿、拍照留念的居民络绎不绝。

  外貌焕然一新,园区产业也华丽转身。智能文娱、创意摄影、网络传媒、传统文化、喜庆文化、珠宝文化等20多家企业陆续入驻,文创企业比重约占60%。昨天,记者走进一家机器人研发公司,研发场地上,还保留着原来钢筋水泥的厂房结构,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机器人。不久前,这里刚刚创新研发完成的一款高3.5米、重3吨,载双人并实现简单变形的机器人。

  “如今,这里异味消失了,道路畅通了,产业提升了,还有了独特的戏曲文化广场、优美的园区环境,大伙儿都爱在这儿遛弯儿,我们获得感、幸福感都提升了!”附近的社区居委会主任盛莉说。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