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2017年北京经济综合实力发展质量双提升

北京日报2018-02-27 13:27:55

  原标题:产业结构向“高精尖”迈进,新经济比重继续提高——

  去年北京经济综合实力发展质量双提升 

  北京日报记者 陈雪柠

  今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见三版),记录2017年本市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新成绩、新面貌。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稳中向好,社会和谐稳定。

  这一年,全市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万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9万元;这一年,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2万人,年内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5%左右;这一年,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年内涨幅稳定在2%左右。

  优结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两成

  2017年末,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本市制定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产业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和培育10大高精尖产业。作为北京有资源、有优势、有发展空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动驾驶备受关注。短短两个月后,本市首个自动驾驶车辆封闭测试场正式启用,百度、北汽新能源、北汽福田等企业的自动驾驶车辆启动在海淀基地内的研发测试。

  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北京的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精尖”迈进。

  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二者有交叉)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8%和16.2%,比上年分别提高0.1个、0.2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保持在8成以上,其中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成。

  与此同时,需求结构持续改善。全市服务性消费占市场总消费的比重为51.3%,贡献率达到7成,成为带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继续向公共交通和民生领域倾斜;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重点行业投资分别增长1.2倍和42.8%。全市实际利用外资中,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分别占54.2%、9.4%和8.3%。

  提质量:PM2.5年均浓度下降20.5%

  雾霾少了,蓝天多了,晒蓝天也不再成为稀罕事儿。

  据统计,2017年,全市细微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为5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大幅下降20.5%。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分别为46微克/立方米和8微克/立方米,分别下降4.2%和20%。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还体现在企业效益效率不断提高和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获得感上。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230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2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和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10元和80元,年内两次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待遇标准。

  生活便捷,服务丰富,环境优美,北京正朝着更加宜居的城市发展方向而努力。

  一组组数据显示着北京城市生活的变化:2017年末,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609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5公里;全市共有燃气家庭用户945万户,增长4.9%,10万平方米以上的集中供热面积达到6.3亿平方米;全市有幼儿园1604所,比上年末增加34所,卫生机构10986个,增加349个;公共图书馆馆藏量比上年增长2.9%,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增加1个;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2平方米/人,增长0.1%。

  谋创新:新经济比重接近三分之一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动能,新旧动能的转换加快进行,新经济比重继续提高。

  2017年,全市新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的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均接近5成。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互联网金融中的金融信息服务业、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5.1%和62.7%。

  “全市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为推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基础。”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5.7%,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中关村示范区技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16.3%。

  在相关政策推动下,创新创业热情高涨。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双创服务机构400余家,总面积超600万平方米,累计服务企业及团队逾3万家。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