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北京:提升城市文化生活品质 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新华社2018-01-29 09:24:03

  新华社北京1月27日电题:北京:提升城市文化生活品质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新华社记者张漫子、倪元锦

  记者从正在进行的北京市两会上获悉,北京市代市长陈吉宁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北京要提升城市文化生活品质。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图书、文化活动、公益演出等服务配送体系。支持实体书店、书屋发展和优秀近现代建筑和老旧厂房的保护利用,丰富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

  日均文化活动33场,全面提升市民文化生活品质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赵磊表示,北京推进并出台了《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这在全国是第一个针对老旧厂房提出的意见,突破了原来很多掣肘的地方,在社会上影响很大。

  从每年的7、8月份持续到11、12月份,北京已连续举办五届惠民文化消费季。2017年,北京共举办1.2万场次的文化活动,日均举行的文化活动多达33场,累计消费人次高达7689万,其中,政府提供了五千万补贴给消费者。

  赵磊表示,北京将围绕一些重点商业区,如王府井、三里屯、蓝色港湾等,打造一批汇聚文艺表演、阅读分享等于一体的消费业态,使之成为体现北京城市品位和风貌的文化地标。

  赵磊介绍,北京将出台一系列专门的文化产业政策,例如老旧厂房,以及实体书店、广播影视、文化科技融合、文化园区认定等,促进首都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大力推进实体书店建设,书店不仅是看书的地方,更要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消费既健康又可以拉动消费,这就是很好的平台。”赵磊说。

  期待北京利用功能优势,加大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2017年北京新开的几家实体书店,不仅为市民提供了雅致的阅读空间,也提升了商区的人文气质。”针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建议,北京未来在制定城市规划时需充分考虑实体书店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资源均衡分布。同时,充分考虑盈利情况,避免“一窝蜂”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追求实体书店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传统出版业正在经历变革,纸介图书是传统的内容呈现方式,而新阅读习惯下,新涌现的出版形态,大大拓宽了出版的概念边界。

  “从纸质出版、电子音像出版物,到现在的电子书、有声书、视频读物等,体现了新技术与传统出版的结合,丰富了内容的形式,行业内也涌现了包括掌阅科技、中文在线、阅文等蓬勃发展的数字阅读公司。”曲仲认为,出版商的身份其实是内容开发商与内容提供商。新形态并没有改变原创内容生产是关键这一现实,内容的精细化生产变得更有必要。业内需要多生产一些更有原创价值的纸质书产品,让阅读更有意义。

  曲仲表示看好出版业的未来。“北京正在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可以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协调统筹方面加大科技和文化的资源整合。同时,传统出版商和数字阅读商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前者提供主流文学版权、内容生产和渠道优势,后者提供网络文学版权,以及新技术、理念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协作。”

  注重传统文化在网民中的传播,持续推进网络文学“走出去”

  在北京市政协委员、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张凌云看来,日益蓬勃的数字出版产业,是北京文化发展的新热点,也是打造全国文化中心的新驱动力。“近年来,优质IP的深度开发,涵盖版权、影视剧、游戏、衍生品在内的全产业链的开发,更大限度地拓宽市场空间,提升读者文化消费体验,助力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

  我国的网络文学经过20年的发展,已然成为与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齐名的世界文化现象,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精神、中国魅力、中国气质的重要载体。对此,张凌云认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需把握“网络文学出海”这一优势,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经典图书与数字阅读结合得越来越好,将反映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资源更好地汇集、梳理和传播,真正让经典触手可及。”打开掌阅书城,《史记》《三国演义》等200多本国学精品悉数在册,总下载量超过7000万册。

  “未来,我们还将从传统文化中提炼顺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利用技术优势创新形式,带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阅读用户中的传承,进一步助推网络文学出海和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张凌云说。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