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通报了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名单,北京市有4个项目入选,其中“东四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公众参与”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唯一以名城保护和社区营造为主题的获奖项目。这一项目还同时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东四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公众参与”项目,是多年来打造朝阳门“党建四Hé院”品牌。2012年以来,朝阳门街道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为试点,开展针对物质空间改善的参与式设计和针对人文环境复兴的文化营造活动,建立起居民主动参与街区建设的自治机制(12月6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据介绍,专家学者和社区居民的合作、辖区街道和房管部门的合作、央产房产权及管理方的“六方团队合作”促成了街区保护工作的暖心成果。团队从居民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入手,以大杂院内公共空间改造为题,探讨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基础设施提升、空间合理划分和风貌环境美化。选择不同规模、价值的院落为试点,引入6家志愿服务的专业设计机构与居民共同开展参与式设计,也获得了来自区名城办、街道和社区基金会的专项拨款,为项目实施提供了保障。以史家胡同45号为例,院内一处极具风貌价值的垂花门因年久失修濒临倒塌,协会引入专业团队在严谨论证的基础上原址原貌复建垂花门。12月6日,记者在现场看到院内的垂花门如今已经全部修缮完毕,与周围的建筑元素遥相辉映,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据院内的居民王先生表示,如今生活在这个院子里,心里面敞亮多了,亲朋好友也经常来家里参观,对我们的新院子也是好评不断(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另据了解,东四南历史街区就文化复兴和社区营造进行了持续探索,基本形成了自身特色和系统路径。2012年制定东四南文保区保护规划,2013年史家胡同博物馆建成,2014年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成立,2015年北京国际设计周进入东四南,2016年朝阳门文化生活馆正式运营,2017年史家胡同文创社运营,廉政文创基地和党建文创基地挂牌,朝阳门红创空间及礼士传习馆开放,朝阳门文化机构联合体不断落子布局。在这一系列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始终尝试用贯穿全过程的公众参与推动历史街区保护复兴,并以此为切入点,逐渐培育居民的公民意识与自治能力,促发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和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自主模式(12月6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史家胡同博物馆形成了展示厅、会客厅、议事厅的三厅格局,在国内外有了相当的影响。在文化自豪感和凝聚力提升之后,又成立了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协会已成为居民公众参与的平台,社会资源和专业人士的汇聚点。史家、内务社区文化生活馆,则启动了艺术社区计划,着眼于激发群众文化参与热情,回应“一老一少”文化生活需求,引动年轻人的认同和加入。不到一年时间开展活动近300场,挂牌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提升了居民文化生活水准、密切了党群关系(12月6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走在东四南文保区内的各条胡同,胡同内的风貌和5年前相比已经焕然一新。在内务部街27号院朝阳门史家、内务社区文化生活馆内,记者看到700平方米的院落被划分成了10个独立空间,每个空间都有不同的主题,陈列着不同主题的元素的物品,让整个小院充满了人文气息。院内正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居民张先生表示:“这里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在这个寸土寸金的胡同里,这里成为我们文化爱好者的一片‘乐土’”(12月6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