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开封片区推出了以“二十二证合一”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使运行高效顺畅,受到多方好评。
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
开封通过自贸区创出了一流经验
核心提示|“自贸区一是办事效率高,二是服务态度好”,作为首批拿到“二十二证合一”营业执照的企业之一,河南非凡阳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贾雷对自贸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对贾雷来说,他的企业入驻自贸区是一种偶然。他从郑州办完事,途经自贸区时,让助理了解了一下,得知在自贸区只需要填写一张表格,他听后十分惊讶。更让他难以置信的是,他第二天准备好相关材料来到自贸区后,仅在综合服务中心大厅的一个窗口就办理好了全部手续,几天后顺利拿到了营业执照。“以这么快的速度拿到营业执照,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之前没有三五个月是办不成的,并且过去是一个部门一份资料,要准备很多份资料,而现在只需要准备一份相关资料。”他坦言,相比之前,自贸区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增强了,全程面带微笑,对前来办理业务的人提供热情的帮助。像他这样的企业在自贸区有很多,都希望借助自贸区的这一平台取得高效发展。
4月1日,自贸区开封片区正式挂牌启动。挂牌至今,开封片区已运行满100天。这100多天里,这个内陆地区的自贸区都取得哪些成效?
>>创新引领,叫响“放管服”改革“开封模式”
今年5月8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开封,对自贸区开封片区的“放管服”改革给予高度评价,他称赞道:“开封既不沿海又不沿边,但通过自贸区照样创出了一流经验。”“开封过去以‘古’闻名,今天要以‘新’出彩。”
在自贸区建设中,开封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紧紧盯住“放管服”三个方面,在“准入”“准建”“准营”三个阶段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大力破除束缚发展的荆棘,增强自贸区“磁吸”效应,不少领域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构建出具有开封特色的自贸区制度创新体系。
在“准入”阶段,开封片区推出了以“二十二证合一”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全国首家实行“二十二证合一”,将多部门、多窗口办事压减至一个窗口,将110页各种申请材料整合为一套表格,将全流程办理时限50个工作日压缩为3个工作日。5月26日,在国务院全面推进“多证合一”电视电话会议上,开封市全面介绍了“二十二证合一”的经验做法。同时,开封片区推行了信用承诺即入、许可默认备案、证照脱钩助推等五大类商事便利化举措和商事改革50条,放宽经营范围限制,“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住所集中地注册,企业名称自主选用等。
在“准建”阶段,开封片区范围内完成了“多规合一”,做到一个区域一个规划一张蓝图。在此基础上,开封片区推行“以规划代立项、多规合一、整体评勘、联合图审、统一验收”等五项强制性措施。针对难点问题最集中、反映最强烈的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领域,在全省率先启动承诺制试点工作。在投资建设项目准入上对企业充分放开,凡符合规划的备案项目,无需进行审批,均可通过承诺制视同立项,由企业自行组织建设。在建设项目评勘上对企业彻底松绑,对开封片区范围内的环评、工程地质勘查及文物调查勘探等,组织实施区域整体评勘,结果适用于自贸区内全部投资建设项目,企业不再承担。在建设项目图审验收等环节上杜绝重复性干扰,组织相关部门实行联合图审和统一验收。理清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风险点,实施“1234”精准监管。
在“准营”阶段,开封片区牢牢把控风险防范这个底线,建立完善了以“双随机”抽查为核心的综合监管平台,集中录入随机抽查事项清单319条、市场主体844个、执法人员信息263条,打通各数据对接端口,推出了双随机抽查、双智能监察、双告知推送和联合监管、联合惩戒、信息互联等“三双三联”六大创新举措。
目前自贸区开封片区法庭已通过设立,将成为河南省首个自贸区法庭。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肖文兴表示:“设立法庭,是健全法制保障体系,加强法制保障的重要举措。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推进商事仲裁庭和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的建设。商事仲裁庭是一个对焦国际化的机构,有利于提高诚信体系的水平。”
在优化服务方面,开封片区建立了“自贸通”企业服务平台,实施“专家+管家”式服务,使运行高效顺畅。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孙金龙说道:“我们只有把服务做好了,政务才能做得好。优质服务不仅是大厅内免费提供咖啡和舒服的座椅,更是真真切切地让企业来自贸区办事感受到放心,贴心。”
6月26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翁杰明在开封片区调研时指出:“开封片区在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和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上勇闯新路子,试出了一些经验,为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进行了有效探索。”
>>开放引进,产业招商遍地开花
开封片区大力度、高标准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文化、金融、国际贸易等领域制定“产业扶持政策30条”。同时紧扣开封片区功能定位,积极打造开封片区的“234”产业集群体系。截至7月26日,自贸区开封片区新注册企业超过1000家,是挂牌前的5倍多,其中国际国内500强企业达到20多家;新增注册资本330亿元,亿元以上的注册企业34家,10亿元以上企业8家。
开封片区在特色产业领域取得积极进展,积极开展在医疗旅游和文化演艺领域的压力测试。在医疗旅游领域,高起点规划启动了健康乐谷的建设。自贸区注册的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类企业达到11家,在谈的医疗旅游类项目15个。中国(开封)中医药文化传播体验中心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争取到国家项目支持资金1亿元。
同时,开封片区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招商。围绕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符合自贸区定位的新产业、新业态,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招商线索收集和定期研判工作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广泛的招商渠道。金融产业发展迅猛,入驻金融、类金融机构11家,正在落地的15家,全省注册资本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和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已正式营业。“双创”迈出实质性步伐,7月3日,绿地中部创客正式运营。当天,绿地中部创客天地与阿里巴巴旗下的恒生科技园以及首批入驻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首个以文创、电商、物联网等产业为主的创客集群在自贸区形成。
>>统筹规划,产业谋划独具特色
开封片区以产业为先,围绕国家赋予的产业功能定位,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布局,初步建立以经济转型发展为目标的产业功能和“234”产业集群的发展框架。
在自贸区定位方面,确定了中部营商环境国际化引领区的定位。即:高标准对接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打造吸引高端要素流入和集聚的国际化内陆开放高地,形成以“文化+”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优秀的营商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月28日,开封片区税务综合窗口开出第一张涉外税单,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合计收入17.66万元,此笔涉外业务是全省自贸区第一笔国际税税收。6月15日,开封某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缴纳的税款9759.33万元在开封片区成功入库,这是目前河南自贸区国地税征收的单项最大数额的税款。
同时开封片区确定了“一心四谷两港”的产业空间布局和四区联动的发展格局。调整原有规划,调出了一批落后产能和企业,腾出发展空间,空出51%的土地供企业投资建设。自贸区抢抓总理考察机遇,加快海关、检验检疫等机构的申请步伐,启动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申建工作,并有望于年内结束开封没有对外开放平台的历史。□首席记者周斌实习生张艺萌袁成玉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