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健康河湖比例将达85%以上

2022-09-19 09:21:28|来源:北京日报|编辑:赵春晓

  原标题:进一步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意见发布,到2025年——本市健康河湖比例将达85%以上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将科学编制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蓟运河五大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到2025年,本市水生态空间管控体系初步建立,健康河湖比例将达到85%以上。

  开展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

  《意见》明确了本市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流域水土流失和点面源污染将得到有效防治,水生态空间管控体系初步建立,水系连通性明显改善,河湖水系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水平有效提高,健康河湖比例达到85%以上,水生态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社会共同保护水生态的良好氛围和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

  《意见》指出,要综合考虑不同流域特点和区域发展功能定位,开展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提出不同功能分区水生态保护修复的要求和目标。

  本市将编制河湖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和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在保障河流防洪、水资源涵养、生态环境保护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河湖等生态空间和人类生产生活空间,科学划定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湿地、蓄滞洪涝区水生态空间,明确管控范围和要求。同时基于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科学编制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蓟运河五大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

  系统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

  本市将统筹推进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意见》提出,要统筹协调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治村(城/镇)的关系,实施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持续降低入河污染物总量,实现清水下山、净水入河入库。

  比如,加强重点土壤侵蚀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二十五度以上坡地水土流失敏感区实施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干扰,加强生态保护;鼓励五度以上二十五度以下坡地有序退出农作物种植,实施生态修复。坚持以水定林、以水定绿,科学开展造林绿化。鼓励种植抗逆性强、根系发达、防护功能强的本土树种,提高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禁止在行洪河道内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禁止违法占用耕地、河湖、水库等建设人工湿地。

  提高河湖生物多样性

  《意见》明确,要综合考虑水文节律、连通性、生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等关键生态要素,实施河湖水系水生态的系统保护修复。

  大力推动改善河湖水系连通性。依托河湖管理保护范围内的滨水空间,建设贯通的滨水生态廊道,提升河湖水网生态质量和功能。

  切实提升河湖栖息地生境多样性。推动水岸融合、一体化规划设计,适度拓展河道规划设计空间,按照宜宽则宽、宜弯则弯的原则,重塑健康自然的河湖岸线,恢复河滩、洼塘、岛洲、溪流、河滨带等多样化生境,以生境多样性驱动生物多样性,为鱼类、鸟类、两栖动物、底栖生物等重要野生生物提供良好栖息空间。

  维护并提高河湖生物多样性。强化怀沙河、怀九河、拒马河等乡土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修复,进一步加强已发现乡土珍稀物种河段的栖息环境保护。

  加强城市河湖生态化运行维护,为鱼类产卵、索饵、越冬、洄游提供全生命周期保护,为鸟类、两栖动物等野生动物栖息设立留野空间。

  让首都生态底色越来越“靓”

  京平

  清渠绿堤湿地、天蓝水碧山青,摄影爱好者找到了“拍鸟天堂”,星轨银河再现古都主城上空……生态环境整体向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优美画卷背后,是绿色北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步伐。

  近年来,北京绿色家底持续丰厚,并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再次证明只要敢动真格,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环保成果非一日之功,生态文明建设亦非一时之计,面上的、好解决的问题已经改善,之后生态成色每提升一分,都必然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人都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如今社会整体环保意识大幅提升,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广泛自觉。从为科研“数雨燕”的热心人,到自发记录生态变化的志愿者,再到少开一天车、多节一度电,越来越多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践行着绿色低碳理念。保持这份对自然的敬畏,不断校正自身的行为,形成政府努力、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汇聚的就是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合力。

  保水、护山、守规、兴城,绿色北京的生态答卷还在继续书写。咬定青山,久久为功,城市发展的生态优势定会更加凸显,城市生活的生态底色定会更加靓丽。

  (北京日报记者 王天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