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减量发展的成色
从新首钢大桥远眺,永定河畔绿树成荫,首钢滑雪大跳台为河岸景观增添风采。本报记者 邓伟摄
今年3月,北京在新的起点上迎来了第4个版本的“禁限目录”。此前8年的时间里,北京已经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近2.4万件。
2014年7月,北京发布全国第一个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就在这一年的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北京资源环境已明显处于超负荷状态,要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降低北京城市人口密度。
2017年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
作为全国率先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要以减量换取高质量发展,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
新总规落地带动城市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北京减量发展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蓝天白云下,城市副中心展现出林水相映、蓝绿交织的迷人景观。 记者 潘之望摄
温榆河公园栖凤谷 记者 程功摄
产业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
2021年,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PM2.5和臭氧同步达标,这也是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
北京的“大城市病”中,空气污染曾是市民感触最深的“症状”之一。“达标”的背后,是多地多部门多领域铁腕治理推进,更有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为什么是我们被疏解?”当建材城东路10号院北京市第五机床厂面临疏解时,工人们不明白。时任铸造分公司总经理的徐国庆向职工们喊话:“为了还北京一个蓝天!”生产设备屡次环保升级,但也挡不住铸造行业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问题。腾退的过程中,这家老牌企业从“被疏解”变为“主动疏解”,主动谋划高精尖产业园区转型。
一个个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经验揭示,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北京这座超大城市的“瘦身健体”势在必行。
“北京严格落实产业禁限目录和退出目录,加大对能耗较高、排放较大的工业行业、生产工艺、落后设备的淘汰和限制力度,推动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企业调整退出。”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尤其是“十四五”以来,逐步探索建立一般制造业疏解提质动态管理机制,积极引导低效高耗企业调整退出与改造提升。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约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十三五”以来,完成1.1万家“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工作,累计压缩水泥产能约500万吨,基本实现工业无燃煤,工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各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显著下降。
舍一时,谋长远。2020年北京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399吨标准煤,比2015年下降22.7%;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7.11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5.3%;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95.5%、63.7%和66.3%,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70.2%和88.9%。
严守功能底线的同时,北京高精尖产业迎来更大的生长空间,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领域新设市场主体持续增加,占比由2013年的40%升至2021年的62%。
从3000万元到1.4亿元——这是“京西十大厂”金龙泉泵业腾退变身中关村智能科技园后的产值变化,也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生动注脚。2019年,这家简单生产水泵的老厂被列入疏解名单。很快,厂区被改造成为具有孵化、研发、产业服务等功能的智能产业园区。运营第一年,产值就达1.4亿元,是过去的4倍多。
通州区临河里路4号院,荒废了快20年的北京铝材厂区悄然蜕变为升级版中关村智造大街。“身处副中心,距离环球影城、行政办公区、运河商务区都不远。”运营团队相关负责人倪大伟说,这里未来发展规模将比中关村智造大街更大,成为北京首个硬科技大型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完成5年内预计入园企业将超100家,年均产值超30亿元,年均税收超2亿元。
2021年12月31日,大红门地区区域性批发市场完成全面疏解任务。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也是北京同类市场中业态最集中、体量最大的服装纺织品集散地,这里曾聚集了45家区域性批发市场。高峰期,大红门交易总量约占北京地区服装交易总量的70%,地区日均人流量超过10万人,日均货物吞吐量超过2000吨。
疏解带来大红门地区的彻底变身。区域环境秩序明显好转,交通通行能力提升,拥堵报警数大幅下降。环境秩序改善,城管举报数、110平台接警数和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着眼未来首都功能布局,南中轴将建设成为生态轴、文化轴、发展轴,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首都商务新区、南苑森林湿地公园。
目光再投向西直门外。几年时光,这里已经恍如隔世。曾经人潮拥挤的“动批”变了模样,国家级金科新区正拔地而起。
城市空间格局趋向优化
“‘月亮湾’亮出来了!”一个多月前,运行了18年的前门旅游集散中心正式完成外迁,曾经“扎根”正阳门箭楼下的售票亭、显示屏、候车椅、遮阳棚等设施均已拆除,旅游客运大巴撤离,让“月亮湾”景观重现,彰显古都风貌。
伴随着新总规蓝图落地,核心区正在逐步“静”下来。
去年,积水潭医院地上11层的新北楼拆除,部分医疗功能得到有效疏解,被遮挡的“银锭观山”景观视廊也得以恢复。减量成效立竿见影,积水潭新街口院区交通拥堵和就诊服务压力明显缓解。就在新北楼拆除前不久,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开诊,更多回龙观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大型三甲医院的优质服务。
“新龙泽院区不是分院,在积水潭医院的三大院区中,号源是最充足的!”积水潭医院副院长赵兴山介绍,新龙泽院区总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设置床位800张,主要为周边及回天地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有效弥补了回天地区西部医疗资源短缺问题。目前,该院区日均门急诊量已达2500人次。新龙泽院区还推出了三大院区医疗资源共享、增设周六全天门诊、提供门诊检查集中预约服务等多项便民措施。
近年来,北京持续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城市副中心、回天地区、城南地区等资源薄弱地区均衡布局。除了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北京天坛医院整体迁建、同仁医院亦庄院区扩建工程等一批优质医疗资源也建成投用,累计疏解床位2200余张,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新的疏解项目还在推进中,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建成投用,友谊医院顺义院区进入内外装修阶段,朝阳医院东院、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口腔医院迁建工程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北京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将更趋均衡。
高校教育空间布局也在不断优化。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北京工商大学等5所市属高校新校区正加快建设,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一期、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一期和二期完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校区、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二期、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三期部分校舍已经建成,新校区已入驻学生约2.1万人,推动教育领域资源向中心城外疏解。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校区、首都体育学院延庆校区的相关前期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与CBD遥遥相望的城市副中心,成为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载地。在大运河畔,千年之城的城市框架全面拉开,正加速集聚优质要素和创新资源。市级机关首批搬迁涉及35个部门、165个单位、约1.5万人;城市绿心公园开园,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正在开展二次结构施工;环球主题公园盛大开园,成为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标;北投集团、华夏银行等一批市属企业落户,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约1.66万家,张家湾设计小镇累计注册企业290家……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也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的先导和突破口。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多所在京高校明确将建设雄安校区。其中,北京科技大学已于5月发布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文件,开启雄安校区总体规划设计,选址地块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五组团北部,占地面积约163.33公顷。发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作用,三地还将加快构建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产业协同发展。
高质量发展造福于民
夏木阴阴,虫鸣鸟叫,芦苇摇曳,水鸟翩跹。开园近两年的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如今已成为市民网友眼中的“宝藏公园”。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很难想象,这处水清岸绿、风景优美的绿洲四野,曾是遍布砂石场和废品收购站的城乡结合部,河流沿岸一度企业密集、污水横流。
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下,公园所在的孙河乡沙子营村全面清理整治砂石场,仅用半年时间,全村的砂石场尽数关闭。进一步的生态修复完成后,原来三区交界的边缘地带提升为高品质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
今年62岁的杨宝林,是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的主要设计人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杨宝林曾参与朝阳公园第一版规划工作,随后在朝阳区做乡镇规划,与温榆河结缘。30年过去,温榆河畔郁郁葱葱的国槐始终印在他的心底。“现有的树大概4万多棵,尤其是国槐特别多,长势也好,我们能保护的就保护。”在杨宝林看来,做大园林跟做小园林不一样,要实现精野结合。在他的主导下,曲河仿造自然而成,如草原上的河流一般蜿蜒流淌,成为温榆河公园的一大亮点。
在温榆河公园的规划设计中,还有专门为动植物保留的“原始林”,划出1.4平方公里生态留野区实施封闭式管理,不采取修剪、割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树木花草长成什么样,全部交给大自然进行演替,给鸟类、昆虫和小动物提供自然生境。
今年4月,温榆河公园自然带的空旷草地上,迎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到目前为止,温榆河公园共发现210种鸟类、136种陆生昆虫以及3种陆生哺乳动物。
温榆河公园的规划建设是城乡结合部减量提质的缩影。今年5月,《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减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由北京市政府批复,较2020年进一步压减城乡建设用地,提升绿化空间比例,同时补强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短板。
《行动计划》在绿隔地区“十四五”规划的基础上,以3年为期,提出减量、增绿、提质、治理四大目标。特别明确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减量要挂图作战,压茬推进,逐年销账,朝阳区、丰台区、海淀区、大兴区等被列入重点区域。其中朝阳区要实现管庄乡、平房乡和三间房乡安置房开工;海淀区将加快完成四季青镇、东升镇、海淀镇城市化收尾工作等。
疏解整治促提升中,本市也坚持问题导向,集中治理痼疾顽症,把城市治理任务并联推进,清理违法建设、“开墙打洞”、占道经营、群租房、无证无照经营、直管公房转租转借等违法违规行为。
2017年至2020年,全市完成核心区2336条街巷环境整治,全市范围内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正在实施,街巷整治向街区更新转变,更多市民感受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惠民成果。
拆违腾退土地实施“留白增绿”,老百姓家门口建成投用口袋公园、微型绿地,一批大尺度绿地成为城市新地标;填补生活短板,基本便民网点越建越多、越来越密;棚户区改造提速,以需定项实施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什刹海西海湿地6000米邻水步道全面贯通,崇雍大街重现“京韵、大市”的古都风貌,前门三里河、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等一批网红打卡地亮相,提升了城市品质和活力……
放眼全市,北京在“瘦身健体”中迎来城市面貌的深刻变化。据统计,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共实施建设用地净减量约110平方公里,实现了阶段性减量目标,其中,2020年完成净减量44.39平方公里,实现了从增量扩张到减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在严控城市规模的同时,全员劳动生产率、地均产出、单位建筑面积产出却较2015年显著提升了35%、55%和41%。
专家点评
减量发展是维护规划严肃性的有力实践
“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是北京坚决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最强有力的实践成果。北京始终把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作为首都发展的全部要义来牢牢把握,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首都特点、北京特色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理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城市发展大事大势方向明晰,步伐稳健。北京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切实减重、减负、减量发展,坚持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舍弃白菜帮子、精选菜心”,地均产出、单位建筑产出较2015年均有大幅度提升,“摊大饼式”粗放蔓延得到有效遏制,减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应该看到,北京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取得的实践经验弥足珍贵,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坚持首都规划权属党中央,北京的城市总体规划实质上是首都城市规划,而首都规划属中央事权;坚持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在机构整合中推进多规融合,规划统筹实现城乡统管,总规“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落实城市体检评估机制,“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实现事前统筹组织、事中督查督导、事后体检评估的城市体检全过程管控。
新思想引领新实践,新实践锻造新经验,新经验标定新航向。新的征程上,北京应牢固树立首都意识,坚持首善标准,接续回答好建设大国首都的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
(李晓壮 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