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态环境局6月8日发布消息称,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2021年,科研人员实地记录北京新记录种17种,包括苔藓3种,维管植物1种,昆虫3种,大型真菌10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种6种,全部为大型真菌。
据了解,2020年以来,北京市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了解本底和变化情况,2021年发布实施《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深化生态保护制度运行与法治保障。今年,首次制定北京市生态保护2022年行动计划。
4月18日,游客在国家植物园入口处参观。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曹志萍介绍,2021年,北京实地记录各类物种共3702种,2020年至2021年累计记录6283种。其中,高等植物1804种、脊椎动物371种、昆虫2580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250种、藻类475种、大型真菌803种。
在各类物种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方面,2021年,北京实地记录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群系65种,分属森林、灌丛、草丛、草甸与草原、湿地等类型,2020年至2021年累计记录94种。
生态涵养区是生物多样性最富集区域,也是最重要的生态屏障。据介绍,北京市95%以上的生态保护红线和97%的自然保护地均位于生态涵养区。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涵养区共有各类物种5578种,约占北京市物种的90%,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生物资源库。另据《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等重要河流自然岸线保有率为75%以上。
2021年1月21日,鸟儿在园博园永定河河段内嬉戏。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近年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园林绿化、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严格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制度框架,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体系不断完善,重要生态空间得到严格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重要生态系统和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逐步深入。
曹志萍表示,“十四五”期间,科研人员将在完成一轮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整理相关数据,更全面地掌握北京市生物多样性本底情况。(记者 倪元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