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0.35%的土地贡献全市近30%的工业增加值,锻造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产业互联网、生物医药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人才贡献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7.35个百分点,达到63.3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市的3.6倍;
“一枚印章管审批”、告知承诺制、“一业一证”等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全市、甚至全国首创;
全国唯一一个入选“无废城市”的国家级经开区,华北地区唯一荣获“全国示范河湖称号”;
……
过去5年,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之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勇当北京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
北京经开区荣华路风景。
AGV小车正在北京奔驰的生产车间里将零部件运往生产各个环节。
补链强链延链 锻造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年产能达50亿剂,累计供应国内外超17亿剂,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获得紧急使用或市场准入——新冠疫情冲击全球,备受瞩目的新冠疫苗从北京经开区源源不断运往世界各地,支援全球抗疫。
疫情之下,更考验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年产能50亿剂新冠疫苗背后,是经开区全力以赴促疫苗研发扩产,通过统筹协调、并联审批,协助北生研仅用58天、97天、98天建成三个新冠疫苗生产车间。
以科技创新抗击疫情正是北京经开区的使命。
被钟南山院士称为抗疫“轻骑兵”的国内首台集采集和检测于一体的移动式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通过全集成新冠病毒即时检验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最快35分钟报告阳性结果。危急时刻,“轻骑兵”多次令出而动,奔赴一线提供快速便捷的就地检测。
2020年1月22日,距离公布新冠病毒序列仅11天,义翘神州即成功表达新冠病毒重要靶点蛋白S-RBD,包括抗原蛋白、单抗、抗原蛋白检测试剂盒、抑制剂筛选试剂盒、抗体滴度检测试剂盒以及即用型表达基因等几百种科研试剂,被全球数百家研究机构用于疫苗和治疗性抗体开发。
与此同时,经开区持续跟踪、精准对接,助力舒泰神等抗疫药品进入绿色通道,支持赛诺威盛、神州细胞等41家企业76项新冠检测及治疗药实现研发转化,呼吸机、CT机等120余种产品驰援全球……
这背后,是北京经开区不断优化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经开区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产值1649.9亿元,增速209.6%。不仅如此,经开区已经形成生物医药、高端汽车制造、产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崛起,凝聚着千千万万蓬勃跳动的创新力量。
全球每四个智能显示终端就有一块显示屏来自京东方。2021年,京东方显示屏总体出货量居全球前列,同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五大主流显示产品出货量和市场占有率也持续居全球前列,打孔屏、瀑布屏、折叠屏等高技术难度产品在量产后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在全球电致发光量子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由5G技术驱动的小米智能工厂里,国产化设备利用率达到了85%,效率比传统工厂提升60%以上。全厂生产管理过程、机械加工过程以及包装储运过程全程自动化,都可以在无人状况下进行,已经成为真正的“黑灯工厂”。
“检测结果优良!”去年8月,北京经开区企业科翰龙自主研发的晶圆打码机WM-SC800R通过验收,其所加工的晶圆ID码完全达到了SEMI(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的国际性组织)标准的要求,实现自主研发打码设备“零”的突破。由于所涉及的各领域技术含量高,整体综合集成度高以及应用的领域非常专业,该设备有着较高的技术及机会门槛。为此,科翰龙公司研发多年,仅测验就经历了两年。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按照计划,“十四五”期间,经开区将建成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北京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将实现38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将突破8000亿元,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产业新城。
地铁亦庄线伴随泡桐花海驶向最美春天。
改革赋能创新 吸引7万多家企业的营商密码
从无人驾驶出租车到无人驾驶巴士,从一日三餐送上门的无人餐车到网购即时到货的无人配送车,从城市道路上一个个聪明路口到高速公路上的智能网联物流运输……京城东南的亦庄新城,初具“未来城市”雏形,俨然成为一座无人驾驶之城。
这一切均源于一次改革,一次突破。
2020年9月,全球首个网联云控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在经开区官宣投建,从此开启了自动驾驶“加速模式”:初步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规模化测试,推动智能网联标准化路口建设,实现332个数字化智能路口基础设施覆盖,车辆排队长度下降30.3%,建成数据统一底座的云控基础平台、专用通信网络和高精度动态地图平台。设立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在全国率先发布无人配送车、便利化、高速及城市快速路测试、乘用车无人化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和自动驾驶乘用车服务商业化试点等多项政策……
首个!首次!首创!每一项成果都是中国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强心剂”。但这还不够,经开区的目标是探索实现自动驾驶的“中国方案”,让北京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高地。
截至目前,示范区常态化开展测试和商业化服务的车辆超过300台,累计发放乘用车号牌185张,其中无人化道路测试号牌45张,无人车编码124个,自动驾驶商用车号牌5张,网联巴士3张。累计测试里程超过500万公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累计服务超8万人次。今年,示范区还将启动3.0阶段建设,向北京市更大区域进行拓展。
北京开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仅4年,经开区就集结了如此庞大而领先的自动驾驶力量,在全国都属罕见。这源于改革为创新赋能,改革为发展开路。
去年6月,尚亦城智慧融媒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军拿到了北京第一张综合许可证。
“一业一证”把过去行业经营的多个许可证集中在一张许可证上。以开办书店为例,办事群众从改革前需要办4个许可证到只要办1张综合许可证,从至少跑4次变成最多跑1次,申请表单从4份精简为1份,申报材料从38份减到最少时只需9份,办理时间从25.5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
同时,建立健全风险监管、信用监管、分级分类监管、协同监管、科技监管、共治监管等六项制度,应用“一业一册、一业一单、一业一查、一业一评”等四大场景,构建“风险+信用”“分级分类+协同”“科技+共治”一体化综合监管制度体系,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监管能力。
“放管服”改出“亦庄效率”。“一网通办”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100%,全程网办率达91%;在全市率先实现电子证照场景应用,试点“免申即享”,构建政府政策在办事大厅集中兑现的新模式;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云上”交易;“一刻钟政务服务圈”作用凸显,7大类别、177个事项实现“马上办、就近办、自助办”。
项目落地跑出“亦庄速度”。“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配套服务”的改革为企业带来全过程政府综合服务,构建企业投资项目快速落地新模式,改革经验在全市自贸区推广。17个项目率先参与承诺制改革试点,投资总额达1318亿元,集成电路材料装备产业园、亦昭生物医药中试基地等重点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中国电科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拜耳扩产改造项目成为其全球在建项目中唯一未受疫情影响而延期的项目。
土地集约利用也有了“亦庄模式”——“50年(国家战略项目)+20年弹性出让+先租后让+国企代建标准厂房+产业用地城市更新”的五级供地模式,高效推动土地精细化管理,探索混合用地模式。
从“政府端菜”到“企业点菜”,从“对标考核”到“对准需求”,从“被动完成”到“主动改革”,让企业满意已成为北京经开区制定政策和服务企业的第一出发点。这里聚集着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万多家企业,包括160个由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不断释放的“亦庄引力”背后,正是营商密码。
无人驾驶的智能网联客运巴士行驶在北京经开区宏达北路。记者 和冠欣摄
为百姓解难题 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幸福新城
提到北京亦庄,你最先会想到什么?是高精尖扎堆的创新实验室,还是飞速运转的工厂生产线?
但如果问生活在亦庄的百姓,他们会说:是天蓝水清花香草绿,是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是没有“城市病”的标杆……
根据北京新总规,亦庄新城除了要高标准建设好“三城一区”创新主平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区,还将建设宜业宜居绿色新城。
5年间,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到亦庄新城,从“区”到“城”的转变,这里不仅有工业厂房,还要“人气”,要更精准服务百姓生活。225平方公里的亦庄新城,正在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幸福新城。
亦庄人的记忆里,凉水河曾是一道臭水沟。由于大量污水直排,凉水河污染曾极为严重,2000年前水质为劣Ⅴ类,散发的臭味让居民路过都要捂鼻、绕道。
“经开区及上游区域全面取缔了排污口,减少污染物排河,同时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厂基础设施,高标准处理污水。”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河湖管控也愈发精细化,设市、区、街道三级河长,河长总数336名,还聘任周边单位负责人作为民间河长,河长总数19名,共同参与河道的管理工作。
通过强有力的系统治理,凉水河亦庄段如今已是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最新出现了7种鱼类、17种鸟以及6个沉水植物物种。同时,滨河景观带建成约117公顷的滨河公园,直接服务周边百姓20余万人,获评“全国示范河湖称号”,成为北京市乃至华北地区独一份。
更让人称奇的是,身为工业主导的经开区,北京亦庄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无废城市”。2019年,经开区是唯一入选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国家级开发区。今年4月,北京经开区凭借着试点期间建立的一系列“无废模式”,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国家级经开区。
按照计划,到2025年,北京经开区“无废城市”建设模式还将在亦庄新城范围内全面铺开,梳理出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亦庄经验”,在向全国其它国家级开发区推广的基础上,逐步具备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二中、十一学校、人大附中、建华学校……近年来,一批优质名校落地经开区办学,亦庄的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十四五”时期,经开区将增加优质学前教育学位1620个,增加优质中小学学位1万余个,新接收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办成公办园。
享誉国内外的北京同仁医院亦庄院区全面启用,医院主体南移完成。不仅如此,亦庄新城还将推进北京急救中心在经开区建设直属分中心,多点布局120急救站,推进3处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在165平方公里选址建设三级综合医院。
深入挖掘产业资源、创新资源、文化资源与生态资源,经开区推出70家科技馆,同步发布5条工业科技旅游精品线路;依托学校、企业建成了1座区级图书馆、9家企业分馆、47个文体基地,每年承接各类活动2000余场;连续举办13届文化艺术节,累计举办1000余场活动;资助136支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了百姓文化生活需求;率先在国家级开发区中成立第一个文联组织,为全区文艺创作注入强劲动力。
62%的产业人口、共计16万人的居住问题,都在经开区内得到解决。这背后是包括单身蓝领公寓、单身白领公寓、人才公租房等在内的7类住房供应体系。未来还将利用亦庄新城范围内存量房屋改造建设人才租赁住房,推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国际人才社区,筹集特定产业专业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推动职住平衡、宜业宜居。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北京经开区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改革、勇于担当,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经开区将瞄准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建设技术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化改革先行区,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建设宜业宜居综合产业新城,构建协同开放新高地,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幸福新城等十大任务,部署未来产业,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奋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北京日报记者 曹政)
北京经开区风景图。
基层筑堡垒
经开区党员眼里的党组织
头顶一颗星 手中一只哨
“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速9.6%,工业增加值占全市3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片热土之上,经济提速、创新涌现的“奇迹”时时上演。而在这些“奇迹”里,党组织和党员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2022年初春,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让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在全国多地散发。最近一段日子,北京防疫形势严峻更是让社会不得不慢下来、静下来。但经开区内的一家家企业并没有让经济发展、创新研发停摆。“很多时候,党组织就好像我们头顶的一颗启明星,引领我们一直向前。”正如经开区企业中冶赛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党员郝亚川所说,战疫期间,各级党组织带领着党员们化身“满天星”,聚成一团火。
作为企业的技术骨干,郝亚川正牵头研发和推广一项冶金领域创新项目——直流电弧炉炼钢柔性电源供电装备。此前,这一电源装备长期被国外技术垄断。“本土企业想要研发,不仅要投入高额的研发费用,也面临着市场竞争的风险。”郝亚川坦言,“无论是经开区工委,还是公司党组织,都一直在积极鼓励我们去创新研发。特别是经开区针对首台套设备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给我们初入市场的装备保驾护航。”
不仅要实现“零”突破,还要有所超越。在郝亚川等技术人员的努力下,目前研发的直流电弧炉柔性电源装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大幅提升网侧功率因数,能够解决炼钢时电弧炉负荷对电网的冲击问题。基于该装备改造完成后的超级电弧炉,可以实现冶炼周期每炉缩短15分钟,吨钢冶炼电耗降低50千瓦时,吨钢二氧化碳减排不低于40千克。
不仅研发战线,在公司的生产战线上,也有党员冲锋在前的身影。近期受疫情影响,部分零部件出现了断供的风险。作为产业链中游的生产企业,在下游零部件出现短缺情况下,还要尽可能保障上游客户的供应,这并不容易。通过积极协调,一些零部件较晚到货,为了赶上工期,只能靠生产部门人员加班加点。此时,党员们率先站了出来。党员张富家住河北香河,考虑到近期疫情往返京冀两地可能的风险,他干脆住在了公司,连续奋战多日抢出了交付时间。
党组织引领、党员垂范的故事,几乎在经开区的每一家企业内上演。只不过,在不同党员的眼里,对党组织的具象比喻可能略有不同。比如,在北京北华中清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党建经理昝征心里,对党组织最初的深刻认知是围绕着“一只哨”。
北华中清是一家从事水生态修复的企业,参与了凉水河、新凤河等水生态环境修复。2017年公司将办公地点迁入经开区时,希望能把进行水生态实验的研发中心也一并建立,可却在找场地上犯了难。
原来,找研发中心跟找办公地点不同,特别是涉及水生态实验,需要特殊的环评、排污要求。中介带着看了一溜儿场地,都没有合适的,企业自己找门路,也没协调出合适的地方,这事儿就拖了一年多。本以为研发中心的事儿要黄,但没想到,经开区创新推出了“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新机制,让事情又有了转机。
按照这一机制,经开区将所属企业划分成11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立“亦企服务港”,并配备一位党建服务专员,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遇到难题可直接找这位“片儿长”吹响“哨子”,此后,党建服务专员会帮助企业对接相关部门前来排忧解难。不仅如此,每个月还举行党组织书记接待日,由经开区工委领导带队直奔各片区,上门问需。
“哨子”递到了北华中清党支部的手里,公司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首次党支部书记接待日上“吹哨”,成了这一新机制首个“吃螃蟹”的企业。当天,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详细记下了企业诉求。让企业惊喜的是,会后一周,相关部门就帮北华中清物色了一块合适场地,完全符合研发中心的场地需求。场地敲定,公司火速对研发中心进行了装修。不到俩月,随着仪器逐步搬入,研发中心投用了。
“在那次之后,我们认准了这只‘哨子’,有问题就会吹响。而渐渐地,公司的党支部也成了全公司的一只‘集结哨’。”昝征告诉记者,公司发展遇到问题、需要志愿服务等情况时,党支部“吹哨”总有党员率先挺身而出。比如,在公司治理新凤河项目后,当地希望能够邀请专家对市民进行水环境保护的科普,于是,公司的党员们纷纷率先报名,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变身“环保科普讲解员”,活跃在新凤河治理后的湿地公园内。(北京日报 赵语涵)
百姓说变化
“有难题找他们就对了!”
“您好,我是景园七鲜超市的副店长李梦雷,我们这儿有个着急的事!”最近,李梦雷着急地拨通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街道相关部门的电话。原来,近期疫情反弹导致配送量增多,但店内的多个骑手却出现了弹窗问题,影响了超市的配送,解除弹窗成了超市一件“十万火急”的事儿。
“您别着急,我给您联系社区,尽快帮您解决。”事关民生,街道相关负责人立马给社区相关负责人打了电话。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店里,了解弹窗情况后,指导店内骑手按解除弹窗的相关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并申请“绿色通道”帮助多位骑手快速解除了弹窗。“我就知道,有难题找他们就对了!”谈到对身边党组织的认知,李梦雷直言。
有这样的认知并不是因为这一次事件。今年3月,街道党组织还帮助李梦雷化解过一个难题。原来,在超市附近的一块空地上遗留了不少建筑垃圾,影响了店周边的环境。为这事儿,李梦雷找到街道寻求帮助。接到诉求后,街道很快找人清理了垃圾,帮超市解决了难题。
跟李梦雷一样,有难题找党组织、找党员,是不少市民心里的共识,已经在经开区工作近20年的北京嘉捷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员工李军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对此感触颇深。“我们公司的几位创始人都是共产党员,1998年创业后就成立了党支部。2003年,公司遇到了资金困难,职工小高找到公司负责人朱小林,提出要把家里刚拿到的16万元拆迁款借给公司。朱小林不要,但小高说,我是党员,这钱是交给党组织的。”时至今日,回忆起这段故事,李军辉仍然感到内心震动。
在生活中,党组织带来的变化也不少。在经开区工作多年后,李军辉把家还搬到了这里。除了离得近,更重要的是深刻感受到经开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就拿那一条凉水河来说。刚来工作的时候,这是条臭水河,开车经过都不敢摇下车窗。可近些年治理后,不仅河水清了、臭味儿没了,还建起了滨河公园,成了我们‘新亦庄人’假日休闲的好去处。”李军辉笑着说。(北京日报记者 赵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