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节水工作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  |  2022-05-18 09:01:38

  原标题:一滴水里的生态文明梦 北京节水工作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节水优先,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长期深入做好节水工作。”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的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了节水的重要意义。

  水资源作为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其承载能力对一个城市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市水务局作为节水的管理部门,会同各相关委办局不断推进北京节水迈向新的起点。“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率先完成16个节水型区建设,全年用水总量均控制在规划目标值以内,实现了农业用新水负增长,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居民用水控制性增长,环境用水适度增长的用水调控目标。2020年,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对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了工作部署。

  通过不断完善节水体制机制,厚培节水意识,强化节水科技,把“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转化为生动的节水实践,全社会、全行业节水工作全面开花、结果,赋能首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北京节水工作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拧紧“水龙头”管好每一滴水

  今年5月15日至21日是第31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在生态文明理念引导下,“建设节水型城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主题逐渐深入人心。

  其实,北京市的节水管理工作早已开展。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市为破解水资源问题,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解决城市用水的方针是:既要开源又要节流。”因此北京市厉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节水管理工作就此展开。历经40余年的实践,不断完善计划用水管理体系建设,通过节水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用水统计与用水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同时,北京市在保障全市用水安全的情况下也不断探索着供水端的节水技术提升改造,拧紧北京市每一处的“水龙头”。自2010年起,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更换安装智能水表累计达256.43万支,管网漏损率下降到10%以内,研究制定郊区DMA(District Metering Area,即控制城市供水系统水量漏失的方法)建设规划方案,全市已建成2055处DMA,其可通过夜间最小流量和总表的对比分析,实现管网漏损的快速发现、定位及处置,为北京管好每一滴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随着北京智慧水务1.0的建设,用水管理工作步入了智能化时代,还将大大提高用水数据汇聚和节水分析效率,助力城市内涵式发展。

  北京市长期注重从根源上减少浪费,厚植节水意识。多年来,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个性化节水宣传策略。例如,面向中小学生,编印发放《中小学节水知识读本》,开展节水大讲堂活动;面向社会大众,充分考虑常态化疫情防控需求,采用新兴的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进行节水理念传输;持续开展节水“七进”宣传活动(即:进机关、进部队、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线下长期设立北京节水展馆,通过北京市水务局官方微博及微信公众号“水润京华”等平台,展示节水文化,科普节水常识,宣传节水理念,倡导节水行动,营造全社会节水氛围。

  通过持续完善城市节水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潜移默化的节水宣传和理念引导,北京市不断深化节水型城市建设,筑牢城市节水工作的社会基础,全力保障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引导绿色发展和低碳生活成为城市主流理念,激活节水内生动力,凝聚形成全社会节水合力。

北京节水工作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北京节水工作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北京节水工作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北京节水工作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念好“科技经”用技术强效能

  北京正在全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节水工作自然少不了科技的“大展身手”,一些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节水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极大地放大了节水效能,在节水的基础上,更产生了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科技支撑下,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在全国首屈一指。“十三五”以来,北京市以改善城乡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推进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全市新(扩)建城镇再生水厂28座,升级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12座,规模以上再生水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87.9万立方米/日。全市再生水利用量由10亿立方米提高到12亿立方米,其中再生水配置量提高至4.9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为稳定可靠的“第二水源”。

  在再生水的补给下,中心城区清河、坝河、凉水河、通惠河流域基本还清,北京建成区黑臭水体得以基本消除,四条水系如丝带萦绕京城,并汇入大运河、永定河两个文化带,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天津市、河北省,显著改善京津冀区域水环境和自然生态,实现了从水污染治理向水环境改善的历史性跨越,走在了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和节水城市建设的前列。

  北京市还把再生水利用作为推进节水的重要途径,拓宽再生水使用场景。再生水厂建设过程中就全面考虑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在工业企业主要生产工艺环节、办公区卫生间冲厕、河湖补水等方面逐步推进使用再生水。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位于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其生产线用水量大,为进行资源节约,针对工业废水开发了一整套的过滤回收设备,生产产生的清洗废水,经过活性炭吸附粒子、保安过滤器、RO膜等设备去除污染物,检测合格后,再次供应到超纯水设备中,替代自来水作为生产用水进行使用。建厂近20年,通过回收系统,节省水资源达到2400多万吨。

  此外,北京市还持续加强器具水效标识监督检查,推广更换高效节水器具,用科技减少更多“水龙头”上的浪费。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由社会资本投资的非营利性综合医院。病患数量多、人员流动大、卫生标准高,耗水量非常可观。通过一系列的节水器具换装以及安装RO浓水回收装置,极大程度地减少了新水用量,使其从“用水大户”转变为“节水大户”。

  2021年,依托首都科技优势资源,北京市围绕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科技节水、管理节水开展了一系列的共性技术与特性技术集成创新。在科技的助力下,不断加大再生水的使用,结合领域发展和行业需求,让各行业实现了新水用量降低,经济效益不减的良好局面。

北京节水工作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节水“不缺席”各行各业共护绿色梦

  北京市节水工作贯穿取供用排全链条,节水范围也从点到面,逐步覆盖全区域、全行业。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并完成全市16个节水型区创建,建成46所节水型高校,占北京市高校总数的50%,打开了节水型城市建设的良好局面。多年来,北京市水务局积极推动节水理念向纵深延续,着力营造节水、惜水的浓厚社会氛围。2021年,北京市水务局会同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北京市节约用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此次评选活动广泛发动各行业和基层进行组织推选,涵盖中央在京单位、驻京部队、市有关部门、街道(乡镇)、社区(村庄)、各类企事业单位及社会人士,充分地调动了社会各界节水的积极性,凝聚节水合力,不断开创首都节约用水新格局,一同守护首都绿色发展梦。

  此外,为了进一步引导各行各业绿色低碳发展,北京市水务局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统筹推进,联合印发《北京市百项节水标准规范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3年)》,建立了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制修订行业用水定额及相关节水标准的工作机制,计划到2023年底前,完成近100项节水标准规范制修订工作,覆盖主要生活服务业、工业、农业等用水定额以及基础计量统计、评价、再生水利用和运行管理等标准。

  通过推动实施百项节水标准规范工程,北京市构建节水标准体系,大力促进节水工作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推进标准化与节水工作深度融合,以标准助力节水先行,在用水源头把控好让北京市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的全过程,融入到生态文明的各方面,促进北京市水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多年来,北京市节水工作成效显著,节约的每一滴水中,都映射着北京市的绿色发展梦。展望未来,北京市节水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行路漫漫,要有恒心、耐心,更需开拓创新。全市各行业继续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扩大节水载体建设,挖潜非常规水利用,在行业节水减排、生活用水控量提质、全社会节水意识培养上继续下大功夫,不断引导社会各界树立节约用水就是保护生态、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家园的意识,持续深入践行节水优先、量水发展、人水和谐的思路理念,积极营造亲水、节水、惜水的良好氛围,使节约用水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编辑:赵春晓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