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残奥会激战正酣,残疾人运动员奋勇争先、享受比赛的背后,离不开赛场内外服务保障人员和志愿者的默默付出。他们当中有的工作在气温最低的张家口赛区,有的曾服务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着很深的双奥情缘,还有的是“志愿者的志愿者”。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服务人员和残奥志愿者,通过辛勤工作和暖心服务,为冰雪赛场增添了许多温暖与美好,既成就了自己的人生芳华,也展现了中国人热情、友爱、团结的形象。
徐楠(后排左一)和同事们一起在延庆冬奥村提供信息服务。
延庆小伙徐楠
“奥运精神引领我前行”
海陀山上,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赛事如火如荼。延庆冬残奥村体育信息中心里,徐楠和6位同事密切关注着赛场内外,与每一场赛事有关的“大数据”都被他们第一时间分类、归档,供查阅、问询,更重要的是——为奥运留下珍贵档案。
“2008年,我在雄伟的长城上护航火炬手传递火炬。今年,我在壮丽的海陀山脚服务运动员。感谢双奥成就了我的人生芳华。”说这话时,徐楠眼中闪耀着光芒。
徐楠是土生土长的延庆人,从小喜欢体育、热爱田径。“2008年,刚走出‘象牙塔’的我进入延庆区体育局工作,入职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保障奥运火炬传递。”徐楠记忆深刻,传递点就在八达岭长城,他引领着火炬手一路奔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保障火炬安全抵达。短短几百米,线路踩点、演练中,反反复复跑了几百遍。“在最终传递中,熊熊火焰燃烧,就像我的心在跃动,中国人的自豪感、对体育的热爱、火炬顺利传递的成就感,一切交织在一起,非常难忘。”徐楠说。
2021年11月,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前夕,徐楠被借调到延庆冬(残)奥村体育信息中心,成为一名协调员,开启了自己的“双奥人生”。
每天清晨7点到晚上11点,他和6位同事轮换着紧密关注赛事信息,为运动员、随队官员解答问题,及时传达训练、竞赛、成绩、气象等重要信息,第一时间整理归档天气预报、出发顺序、官方成绩、对阵图、报名表等表单,运用并保存好珍贵的奥运档案。
冬奥会期间,徐楠和同事们共接收包括高山滑雪、雪车、雪橇、钢架雪车4个分项21个小项的341份竞赛表单,准确地将36次日程变更传递给相关代表团和相关领域。
冬残奥会接近尾声,徐楠还在忙碌着。“人生的芳华不会落幕,奥林匹克精神将一直引领我继续前行。”他说。(北京日报记者 李瑶 通讯员 王雪原)
王俊明(右)帮助刘梦涛替换口罩。记者 王雅贤摄
张家口赛区志愿者郭晓美、王俊明
贴心服务暖了最冷赛区
“谢谢!”志愿者的一个暖心之举,让乌克兰运动员亚历山德拉·科诺诺娃十分感动。在3月8日的残奥冬季两项女子中距离(站姿)决赛场馆仪式上,志愿者为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她披上了外套。在气温最低的张家口赛区,志愿者用贴心服务,为残奥运动员送上了温暖。
在那场比赛中,乌克兰运动员包揽前三名。按照惯例,场馆将为获胜运动员举行仪式。志愿者郭晓美将三位运动员带到休息室,运动员更衣后,场馆仪式便开始。此时,郭晓美发现获得亚军的亚历山德拉·科诺诺娃并没有更换衣服。原来,她把衣服放在了距离较远的打蜡房。在张家口的寒风中,只穿一件紧身比赛服的科诺诺娃冻得瑟瑟发抖。郭晓美见此情况,果断将自己的羽绒服外套脱下来,披在了科诺诺娃身上。
科诺诺娃先是感到意外,很快眼神中充满了感激。“谢谢!”仪式开始后,科诺诺娃将外套归还,并向她表示了感谢。作为志愿者,能够帮助到残奥运动员,郭晓美感到非常高兴。
“残疾人运动员都是挑战自我的英雄,无论哪个国家的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我都发自内心地替他们开心。当发现他们需要帮助时,我想任何一名志愿者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郭晓美说。
同样在3月8日,体育领域的翻译志愿者王俊明也为中国运动员刘梦涛送上了温暖。当天,刘梦涛获得残奥男子冬季两项男子中距离(坐姿)项目的冠军。王俊明为他替换口罩、固定雪板。在场馆仪式开始前,即将登上领奖台的刘梦涛提了一个特殊需求:帮他整理仪容,避免墨镜或号码布遮挡住衣服上的国旗。
“我很荣幸能够见证中国运动员获得冠军,很荣幸能够为冠军运动员提供帮助。在为刘梦涛整理仪容时,他也为我上了生动一课。”王俊明说。(北京日报记者 王琪鹏)
李羿(左)向志愿者传授服务经验。
延庆赛区志愿者助理李羿
“精神平等是最大的尊重”
“同学们,现在假设我是一位坐轮椅的残障人士,你们看到了,切记一定要先咨询,问问人家需要帮助吗?如果他不需要,你就不要坚持帮助,过分的热情容易适得其反,会给残障人士造成心理负担。”正在北京冬残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向志愿者分享轮椅推行注意事项的李羿,是一名志愿者工作助理,也就是志愿者的志愿者,要把自己掌握的志愿服务技能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
若不是在雪地里拄着一根拐杖,别人很难看出李羿是一名残疾人。1989年出生的她,2013年遭遇了一场车祸。在ICU住了7天后,她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腿上还是落下毛病,成了残疾人。结合亲身经历,李羿经常告诉志愿者,对待残障人士要特别注意,如果残障人士想诉说、需要帮助,志愿者就要专心听、上前帮助,反之,志愿者可千万别执意去帮助。“精神平等是对残障人士最好的尊重,当对方需要帮助时,志愿者义不容辞,如果对方不需要,就示以微笑。”李羿说。
发生那次车祸以后,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虽然右小腿粉碎性骨折,但坚强的李羿没有自暴自弃,她坚持学习相关知识,从事关爱残障人士的工作:2017年,她考取急救证,2020年考取急救导师证,2021年又考取社会心理指导师证。
“这个坡斜度特别大,你不能正着推轮椅下坡,这样容易让残障人士摔下去!”李羿在向年轻志愿者传授服务经验时,喜欢用“亲身示范教学法”。只见她把轮椅转了过来,自己先下坡,以身体为支撑杆,双手紧握轮椅把手,慢慢让轮椅稳稳地下来。“小小的一个推轮椅动作,居然有这么多讲究。我觉得跟李老师学习完这些技巧后,能更好地帮助残障人士了。”志愿者王文瑶说。“有了李羿的存在,我们服务团队更暖心。”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志愿者经理李广玉说。(北京日报记者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