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点定位 建设城市副中心
来源:北京日报  |  2022-02-25 09:02:02

  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2017年2月,他在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指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要高度重视绿化、美化,增强吸引力,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2019年1月,他在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强调,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坚持规划先行、质量第一。要把规划执行好、落实好,把蓝图变为实景,使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这座千年古都又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见证了北京辉煌的建都史。而今,又一件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正在运河畔发生,这就是城市副中心的横空出世和快速生长。牢记总书记嘱托,经过几年来的加速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已经全面拉开。“十四五”时期,城市副中心的承载力和吸引力还将显著提升。

高点定位 建设城市副中心

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本报记者 白继开摄

  五河交汇处建起运河商务区

  建成已有1400多年的燃灯佛舍利塔,被誉为京杭大运河四大名塔之一,过去漕运年代,南来的商民船员看见它,就知道漫漫航程即将结束。清代诗人王维珍正是因此景写下“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的著名诗句。

  燃灯佛舍利塔以及周围呈“品”字形布局的文庙(亦称学宫)、佑胜教寺(俗称塔庵)、紫清宫(俗称红孩儿庙),共同组成了“三庙一塔”景区。每当暮色降临,月光洒向金代闸河遗址葫芦湖,运河对岸,“三庙一塔”周身泛着淡淡金光,古朴庄严,宛若一幅水墨淡彩画。

  当我们把镜头拉开,映入画面的,除了文物古迹,还有正在兴建的规划面积20.38平方公里的运河商务区,高楼林立的场面,让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气息扑面而来。登临新光大中心楼顶观景平台,通惠河、温榆河、北运河、小中河、运潮减河共同形成的“五河交汇”美景尽收眼底。

  “幢幢高楼平地起,副中心真是一天一个样!”家住运河商务区对岸天桥湾小区的退休教师陈宪迎说,过去河对岸是一片低矮的棚户区,还有一家农贸市场,“大风天,塑料袋都飘到了运河上。”如今,千年运河完成了环境整治提升,已有超过1.4万家优质企业入驻运河商务区,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也于2021年落户运河畔。

  新兴金融、商务服务、科技创新类高精尖企业,在运河商务区加速集聚。在本市“两区”建设中,运河商务区也是排头兵。结合“金融+总部”产业定位,运河商务区正在打造“运河金融城”,聚焦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功能,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设立全国自愿减排碳交易中心,探索绿色发展先进模式,推动金融领域深度创新。

  “黄金水道”初露芳容

  2021年6月,大运河北京段40公里河道正式旅游通航。游人乘船,即可饱览千年运河的旖旎风光、文化魅力。2022年,大运河国家5A级景区将展露雏形,各项文化遗产得到全面保护,相关大型文化设施建成开放。城市副中心的“黄金水道”和“城市名片”初露芳容,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格局逐渐形成。

  运河水面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大运河通州段记录到鸟类近百种,每年有超过20万只次候鸟栖息或过境城市副中心。倒退二十来年,大运河通州段曾是一条脏河、臭河。“周边好多企业的污水都往这儿排,老远都能闻到一股臭味。”在水务系统工作了20多年的杨子超,每次来到大运河森林公园都会感慨,通州下大力气完成了53条段黑臭水体治理,水生态环境实现了大幅改善,“如今的大运河,水光潋滟、候鸟云集,美景又回来了!”

  千年运河畔,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布局,正在加速形成。毗邻大运河森林公园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占地11.2平方公里,完全建成后总面积要比颐和园大3倍以上。经权威认证机构测算,开园已经一年多的城市绿心,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公园内乔木植被产生的碳汇量进行了抵消,实现了碳中和,成为了运河畔名副其实的“绿色心脏”。在绿心的建设过程中,运河故道、小圣庙等与千年运河历史息息相关的遗迹也重见天日。公园西北部,正在建设的“三大建筑”中,最先实现主体结构封顶的大运河博物馆,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向“运河之舟”致敬。

  “要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加快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示范样板。”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通州区委书记赵磊表示。

  减量提质谋定而动

  在京冀交界处,一座名为杨洼的船闸正在快速建设,建成后可实现大运河京冀通航。

  早年间,受制于水资源短缺、部分河段断流、季节性行洪等现实困难,大运河黄河以北段航运能力已消失殆尽。在沿线地区精细化治理河道的不懈努力下,北京通州与河北廊坊北三县等地,正以千年大运河为纽带,在协同发展上书写新的篇章。

  2021年5月,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政务服务建立“区域通办”机制,首批以服务“通勤人员”和项目疏解承接为重点,推出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7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施“区域通办”。更具历史意义的是,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编制,首次实现与河北廊坊北三县等地的规划对接,从源头上避免了各自为政、互不咬合的状况,促使双方共同绘制京津冀协同发展宏伟蓝图。

  城市副中心与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未来要成为京津冀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的典范和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支撑。城市副中心在这其中扮演的“桥头堡”角色日渐突出。运河以西,通州北关,联通京冀两地的轨道交通平谷线在此与北京地铁6号线换乘;距离运河河岸直线距离仅1公里的工地上塔吊林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正在火热建设。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点,这一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成后将成为首都新门户,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速。与此同时,北京友谊医院、东直门医院、安贞医院、首师大附中、中国人民大学等优质的医疗和教育资源有序向城市副中心转移,曾经的公共服务“短板”在一点点补齐。

  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为城市副中心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按照该意见,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功能基本形成。到2035年,现代化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的作用全面显现,形成现代化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城市副中心质量”体系完善成熟,与周边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北京日报 记者 陈强)

编辑:赵春晓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