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研发强度超纽约等创新城市
来源:北京日报  |  2022-01-06 09:06:27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近日披露数据,2021年,北京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超过纽约等国际知名创新城市。此前,北京市已经多年在研发投入强度上引领全国。

  1月4日,从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手中接下百万美元技术大奖牌匾的时候,27岁的获奖工程师徐照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想不到能在入职第一年就获得分量这么重的奖项。”百万美元技术大奖是小米公司最高的技术大奖,获奖的工程师团队将获得价值100万美元的股票RSU(受限股票单位)作为奖金。

  几个月前,能跑、能遛、能空翻的“铁蛋”四足机器人在小米发布会上亮相。虽然是一名应届生,已经有丰富机器人设计经验的徐照为“铁蛋”独立设计、撰写了软件系统架构。仿生机器人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领域,挑战巨大。历时10个月,小米的机器人团队就完成了第一代仿生四足机器人技术预研和批量交付,并且在关节电机、运动控制、智能交互等技术上大胆创新,首次将四足仿生机器人的售价降至1万元以内,并实现了批量生产。

  如科幻电影般将“机器狗”变成现实的同时,“铁蛋”身上的炫酷科技已经移植到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手机上。小米不久前发布的小米12手机上,广受用户好评的计算摄影新技术“万物追焦”功能就来自“铁蛋”的“主人追踪技术”。

  “英雄出少年,强烈建议各部门大胆起用年轻杰出人才。”雷军在颁奖当天发出感慨。在重金激励、培养优秀应届生人才的同时,雷军还宣布小米将在未来5年投入超过1000亿元用于研发,今年将继续招募5000名优秀青年工程师。去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销量首次超过苹果,跃居全球第二。新年伊始,雷军和小米已经立下了新目标——“三年做到全球手机销量第一”。

  作为北京市智能制造领军企业,小米大力加码研发,是北京创新主体纷纷潜心积蓄硬实力的缩影。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中,北京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第一。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1》榜单中,北京位列全球第4。

  企业自发投入的同时,国家、北京市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激励企业提升研发积极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此前陆续出台多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自2021年1月1日起,制造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比例由75%提高到100%。“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的新政后,预计我们一年可以减税六七十万元。这六七十万元就可以反哺创新,继续投入研发了。”天新福(北京)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燕说。

  创新激发高质量增长。2021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预计实现总收入约8万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

  相关新闻

  聚焦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创新成果

  布局建设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本报讯(记者 李祺瑶)市教委近日发布《北京高校科研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本市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加强基础理论到技术产业化突破的全流程研究,同时支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实践创新,布局建设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科类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4年底,北京高校基本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符合科研和创新范式变革要求的科研创新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高水平创新人才辈出,科研创新引领人才培养的作用显著增强,服务社会水平显著提高,为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建设“四个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碳中和、区块链等产业领域,北京高校将加强基础理论到技术产业化突破的全流程研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战略产品突破,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布局建设自然科学类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同时,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围绕关键材料、核心器件、重点工艺、重大装备等核心需求,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统筹推进北京实验室建设。

  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实践创新也将得到支持。本市将布局建设人文社科类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引导高校瞄准国家急需,紧扣时代主题和前瞻重大战略,加强跨学科协同攻关,破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打造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服务高地和人才培养高地,为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守正创新贡献北京智慧和北京方案。

  依托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本市将汇聚和培养一批引领国际科技前沿的战略科学家、高水平领军人才;支持围绕北京重点发展领域和产业需求,聚集带动形成一批多层次、多领域融合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外籍人才来京创新创业受支持

  符合条件者可办10年期签证

  本报讯(记者 刘苏雅)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人力社保局近日发布《关于支持外籍人才来京创新创业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来京外籍博士毕业生申请办理人才签证(R字),最长有效期10年,并支持来京创业的外籍人才通过园区或孵化载体申办来华工作许可。

  《通知》规定,创新创业主体拟邀请的外籍博士毕业生可申请办理《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取得确认函后,可申请办理最长10年有效期的外国人才签证(R字),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亦可申请办理相同期限的签证;外籍人才在创业期内,可通过园区、孵化器等创业载体申办工作许可,并规定了适用范围、申请条件、申请主体、申请流程及后期管理等要求。

  《通知》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具体办理流程可登录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网站查询。

  (北京日报 记者 孙奇茹)

编辑:赵春晓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