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8家市管一级企业重组整合成效明显 北京国企竞争力跃上新台阶
近年来,北京国企不断加大调整重组力度,推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陆续实施了首农集团、京粮集团与二商集团重组,城建集团与住总集团重组,京投公司与轨道公司重组等18家一级企业重组。
产业协同、创新驱动、市场化改革,国企重组如同攥指成拳,正释放出“1+1>2”的改革红利。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贵林表示,经过多年战略调整,市属国有资本集中度明显提升,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持续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北京国企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双超千亿元的企业新增6家,15家企业进入中国500强。
拓展产业链带来“真金白银”
北京近日已正式供暖,京能集团下属北京热力集团作为城市供热“主力军”,在京供热面积达3亿多平方米,占全市近40%。
城市供热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背后离不开企业重组释放出的产业协同红利。2011年、2014年,京能集团先后与北京市热力集团、北京京煤集团实施重组。经过多年深度融合,企业煤、电、热产业链进一步向上下游延伸,城市能源保供能力持续增强。目前,京能集团直供京津冀电网控制装机容量达1151万千瓦,占北京市日均用电负荷的80%以上。
产业链协同提高效率,相当于为企业带来更多“真金白银”。京能集团董事长姜帆介绍,重组发挥出“1+1>2”的效能,2018年以来经营利润以每年10亿元的速度不断递增。重组做大做强国有资本,首农食品集团亦属此例。截至去年底,首农食品集团资产总额1523.61亿元,全年营业收入1562.06亿元、利润总额45.31亿元,分别比2017年底联合重组时增长46%、33%、32%,实现“三年三连增”。
瞄准“卡脖子”技术攻坚克难
重组驱动创新,让老国企焕发出更多“科技范儿”。种业是农业的制高点,堪称农业“芯片”。首农食品集团董事长王国丰表示,重组后把“科技”作为三大平台之一,集团还专门成立科技部,大力为产业发展注入“智慧芯”。从奶牛、种猪到蛋种鸡、种鸭,首农食品集团凭借优质的畜禽种质资源,已跻身国内乃至国际领先地位。前不久,在第二十九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上,该集团还牵头组建北京生物种业创新联合体,携手平谷区政府和一批高校院所、种业龙头企业,合力展开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
去年8月,京投公司与轨道公司合并重组,以此为契机,企业提速推进“投资+创新”、数字化、低碳化发展。11号线西段正是产业协同创新的落地工程。“从规划、投资、建设,到装备及技术研发、设计、制造,再到运营运维,各板块都体现出协同创新的企业优势。”京投公司董事长张燕友介绍,实施重组4个月后,京投公司就牵头成立北京协同创新轨道交通研究院,力推智能列车、智能控制、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通信网络五大科技创新中心的协同发力。如今,“协同创新”“智慧地铁”正成为北京轨道交通发展关键词。
加速市场化改革激发新活力
以市场化改革激发企业活力,一直是近年来国企改革的重头戏。重组则提供一次难得的契机,加速提升国企市场化水平。
重组一年后,首农食品集团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一场“子集团+事业部”的全面改革随之而来。集团相关负责人说,重组之初,企业存在产业线条多、业务散、规模小的问题,深化子集团(事业部)创新改革,目的就是要加速推动同类业务和同一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整合、企业重构,培育行业龙头。
京能集团则力推薪酬绩效改革,强化考核分配激励约束。目前,京能电力股权激励计划已实施,京能国际股权激励方案即将获批,京能科技所属源申科技已完成员工持股。这些新举措,让国企员工干事创业的氛围变得越来越浓。(北京日报 记者 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