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近200个“两区”建设项目落地 上半年GDP增速全市排名第一 生机勃发的新国门正在崛起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大兴区迎来多重优势叠加的重大发展机遇。大兴区高标准推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一座生机勃发的未来城市正在崛起。
“两区”建设即将迎来一周年,大兴区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上半年大兴区GDP完成651.8亿元,同比增长67.8%,全市排名第一。
“两区”建设启动以来,大兴区高位、高频、高标准推动“两区”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大兴区共有“两区”建设重点项目187个,其中外资项目32个,占比17%。今年,大兴区集中签约了一批高精尖产业项目,涵盖医药健康、氢能应用、计算机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未来三年预计实现产值超100亿元。
打造繁荣开放美丽新国门
随着“两区”开放政策实施,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示范性项目相继在大兴区落户,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目前,大兴区已完成国际生命健康社区、国际航空社区城市设计,民航科创基地、华大国际创新中心、上药华北运营中心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实现签约,希诺谷生物、瑷格干细胞、北京细胞等7个项目落户自贸试验区,为打造全球临空经济区创新发展新标杆添砖加瓦。今年前6月,临空经济区新增1139家企业,120条制度创新清单实施率已超过50%。
在“两区”建设中,大兴区以临空经济区、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为重点,对照GaWC企业、世界500强、国际权威榜单拟定招商目标企业长短名单,建立重点外资项目“一对一”管家服务制度,面向具备条件的海外地区“走出去”招商。
在新的一轮能源革命中,大兴区代表北京市作为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牵头城市,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并将氢能产业纳入全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大兴区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做好项目对接和配套服务,为企业发展、氢能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十四五”规划,聚焦“两区”建设,大兴区正在逐步打造繁荣开放美丽新国门。“十四五”时期,大兴将打造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两大先进制造承载平台,积极培育北京电子商务中心区和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两大现代服务开放集聚区,推动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地位的重点企业、具有辐射带动效应的项目落地。以生物医药基地、临空经济区、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等区域为核心,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有力支撑全市生物医药“南制造、北研发”发展格局。
到2023年底,大兴区围绕生物医药制造、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推动建设一批智慧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15家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打造全国先进智造产业示范高地。依托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制度创新实践案例持续落地
大兴区在全市率先推出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两批制度创新清单,第一批实施率已达80%,第二批实施率已达35%。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形成的1个创新实践案例经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估确定为全国最佳实践案例,2个创新实践案例被评估为省级复制推广案例。
大兴区在“两区”建设中所形成的《首推“区域评估+标准地+告知承诺+综合服务”审批改革新模式》《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联动实践新举措》经市“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筛选后作为最佳实践案例已报送至商务部评估。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的“四大机制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样板”被评为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之一。
在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层面,聚焦工程建设领域,构建以告知承诺为基础的“极简高效”审批制度,形成项目全过程管理服务的“大兴模式”。4月2日,北京市首例告知承诺规划许可案例生成,北京航城兴晟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申报机场综合保税区公共库项目,仅用一天就办成了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近日,顺丰华北智慧物流总部基地项目在取得土地后,仅用2天时间就拿到了项目立项批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临空区审批服务再次跑出“加速度”。
下一步,将在已经形成最佳实践案例的基础上,深入挖潜,确定案例方向,培育和提炼新的创新实践案例。
生物医药基地
爆发式增长半年产值875亿
大兴区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发展势头。今年1-6月,生物医药基地66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875.3亿元,同比增长802%,已占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四成,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上缴税收40.9亿元,同比增长304%。拥有“科兴中维”“民海生物”“沃森生物”“北京依生”等国内四大疫苗公司,已落地“天广实抗体”“艺妙CART”“九芝堂干细胞”“基因启明iNKT”等生物制药头部企业。
被誉为“中国药谷”的生物医药基地迎来发展黄金期,扩区和起步区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将重点培育大健康服务集群,加速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替代,实现传统中药转型升级,为打造北京医药健康世界级前沿转化高地注入新动力。
目前,基地注册企业数量已达5000余家,今年基地已实现新注册项目384家,其中千万元以上83家,累计储备项目300家,进入本市投促重大项目库项目55个,组织两区建设集中签约项目33个。与扩区同步,今年生物医药基地涉及的“四个一批”工业项目共42个,其中市级项目6个,总投资234亿元。
科兴中维项目在生物医药基地租赁四个厂区开展新冠疫苗生产车间及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原液产能已达20亿剂。截至6月底产值720.6亿元,税收30.7亿元。北京沃森创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项目将建设三座疫苗原液楼、一座国际制剂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预计今年年底竣工。
大兴区提出建设数字医疗健康产业园,吸引1至2家国内数字医疗健康领域的知名互联网平台落地,同步培育2至3家头部医药电商平台。下一步,生物医药基地将进一步完善“两区”建设体制机制,围绕北京市医药健康协同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和全区医药健康组团式发展思路,进一步保增长、促发展,推进首医大项目落地,推进创新中心二期、器械园二期建设,为优质医药健康项目落地提供承载空间。
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
推进“三厅三中心”建设
结合《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36条年度任务,积极打造“两区”建设的重要承载地。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雏形已现,正在加快推进“三厅三中心”建设,打造标志性、可视化创新集群。
示范区新增市场主体超过400家,注册资金超30亿元,亿元以上企业8家;上半年累计引入重点项目24个,其中外资项目6个。截至目前,已完成“中日创新大厦”收购挂牌。示范区正利用起步区内现有厂房和楼宇,快速推进“三厅三中心”可视化项目落地,即示范区城市会客厅、国际企业服务大厅、日本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大厅、前沿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半导体功能芯片研究中心、先进电池及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建设。围绕世界500强、GaWC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制作目标企业清单,已与三菱、软银、永旺、住友商事、瑞穗等目标企业签订战略协议。
联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形成建设中日零关税产品展示推广平台、服务贸易推进平台等6条先行先试政策建议;调研西红门镇、黄村镇、青云店镇等示范区承载地,形成文化创意、先进制造、农业生态等共15条行业政策,对标国际建立一流营商环境,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
下一步,将推动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控规尽快获批,加快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尽快形成可供重点项目落地的空间载体。
临空经济区
建设全球创新发展新标杆
大兴区将临空经济区作为“两区”建设的着力点,激发对外开放的引领作用,建设全球临空经济创新发展新标杆。国际商务综合体项目已全部封顶并同步开展招商。综合保税区是国内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域建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预计今年年底封关运行。
今年上半年,临空经济区完成纳税总额5.7亿元,占全年任务的69.6%。北京自贸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正式挂牌,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大兴部分)两批120条创新措施稳步实施,自贸创新服务中心投入运营,第一笔自贸金融业务成功落地……临空经济区建设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6月底,临空经济区共储备项目306个。已完成拿地签约项目7个,包括华大基因、南洋投资、上海医药华北运营中心等。
已梳理明确了5个空间资源载体,即自贸创新服务中心、综保区生命健康孵化器、综保区公共库、国际商务综合体、国际航空总部园。
其中,国际商务综合体项目已进入内装阶段,酒店、商业街、会议中心和写字楼部分已正式对外招商,计划年底前正式营业。北京自贸创新服务中心项目已于6月底竣工验收,瑷格干细胞、华大吉比爱等2个项目已入场装修。综保区公共库项目已封顶,待综保区通关验收后投入使用。
自贸试验区市场主体不断增长。截至6月底,注册市场主体累计已达到1982家(含外资20家),其中,河北自贸试验区注册市场主体累计已达到1194家企业(含外资8家),北京自贸试验区注册市场主体累计已达到788家企业(含外资12家)。
数字贸易试验区建设方面,以发展贸易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为重点,积极探索贸易数字化发展路径和方式,大兴机场临空区管委会与商务部下属配额许可证事务局、中国电子商会、中国电子学会等建立战略合作,举办贸易数字化峰会,设立贸易数字化研究院,开展贸易数字化总体方案与实施路径研究,推动首批企业入区与项目落地,设立贸易数字化企业加速器,广泛引入高能级资源。
根据国务院批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定位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部分占地约50平方公里。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已迈入“双自贸试验区”时代,通过深度叠加和有机融合,“1+1>2”的化学效应逐步发酵。未来,围绕航空物流、科技创新、服务保障三大主导功能,将构建以生命健康为引领、枢纽高端服务和航空保障为基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制造为储备的“1+2+2”的产业发展体系,积极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下一步,将推进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两批制度创新清单和大兴组团实施方案落实,力争到2021年底实施率分别达到80%、50%和90%,形成更多项目落地,推动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贸易数字化示范区,推动数字贸易产业落地,形成产业与数字化协同发展的贸易数字化转型标杆区域。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
全球最大加氢站建成投用
大兴区将氢能产业纳入全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目前,示范区一期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海珀尔加氢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京津冀首个国际氢能交流中心已完成布展并对外开放。
大兴区已发布全市首个氢能产业专项支持政策,截至目前,氢能示范区共储备项目144个,其中,50家企业完成注册,27家签约入园,亿华通、东方氢能、英博捷氢等一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行业龙头企业聚集,初步形成了制、储、运、加的全产业链条,产业生态活跃。示范区二期测试中心、亿华通厂房7月底完工,其余厂房和配套预计9月底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示范区三期南区规划设计方案已基本确定,计划9月启动南区一期建设。
大兴区正在加速构建氢能产业生态,牵头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带动京津冀绿色协调发展,同时,高标准建设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为碳达峰碳中和助力。下半年,将推动建设3座油氢合建站,尽快形成加氢站网络化,满足燃料电池车辆加氢需求。结合目前已出台的氢能产业专项支持政策,研究制定2.0升级版,待城市群批复后,正式实施。
新媒体产业基地
培育数字文化融合发展高地
作为国家火炬计划批复的全国唯一的以新媒体产业为主的专业集聚区,新媒体产业基地正在加快转型升级,发挥星光影视园集聚带动作用,加快打造视听产业集群。
1-6月,新媒体基地规模以上营业收入实现212亿元,同比增长21.8%。今年上半年,新媒体基地新增注册企业670家,同比增长196%。已落地项目中,包含中国铁工投资集团城市建设分公司、中城城发(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个央企项目;东土和兴1个民营上市公司子公司项目;耀信能源、天域北斗2个总部类项目;森科医药1个外资类项目。
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正在以“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数字经济”为重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数字创意与设计和新一代视听产业为内容,打造千亿级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大兴区提出,培育全国数字文化融合发展高地,要壮大数字内容创作产业,培育和引进优质数字内容创作团队,在电影电视、动漫、网络直播等领域打造1至2个国内国际知名的文创IP。
截至目前,占地面积21.7万平方米金地威新国际中心已建成投用,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上德广场预计今年11月初正式投用。转型升级方面,5月26日,星光视听产业基地·XR协同创新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可满足新时期视听产业众多场景录制和展览展示需求。
“十四五”期间,新媒体基地将紧盯新兴产业风口,依托产业龙头企业,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发展潮流和产业升级趋势。下一步,将加快星光视听产业基地升级建设,推动5G+超高清领域、内容制作、直播经济、短视频领域企业进驻。通过城市化建设,新媒体基地园区最终要形成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打造集合文化、科技、娱乐、生态为一体的特色街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带动和实现园区从“工业开发区”到“新媒体产业园”再到“城市精品区”的蜕变。 文/王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