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角地变身幸福地
来源:北京日报  |  2021-07-22 09:05:54

  方寸之间有天地,细微之处见乾坤。

  家门口的边角地虽然面积不大,却与居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北京城市风貌提升的关键。

  在西城区大栅栏街道,昔日杂乱的违建变身古香古色的“京韵园”;漫步什刹海畔,4个口袋公园在闹市中开拓出一片城市“绿洲”,老街坊出了院门儿就看景儿;朝阳区百子湾路,名为“井点”的街角空间修整一新,趣味十足的秋千、蹦床和陀螺玩具是孩子们放学后“撒欢儿”的首选;最近亮相的海淀区牡丹园北里1号楼南侧公共空间,将拆除违建后释放的空间,设计成满足老人、儿童休憩和活动的娱乐空间,分散的绿地也被整合,景色优美宜人。

  通过定制化设计和精细化改造,越来越多城市边角地变成了居民欢声笑语的幸福地。

  “生活品质上去了,心里也敞亮了。”居民感慨,社区公共空间的改造让他们享受到更加安全舒心的环境,也增添一份归属感与责任感,“大家成了一家人”。

  什刹海口袋公园

边角地变身幸福地

  改造前的东福寿里街巷冷清,墙壁残破。 资料图

边角地变身幸福地

  居民在具有古典园林风格的什刹海东福寿里口袋公园内消闲纳凉。 本报记者 方非摄

  “京韵园”口袋公园

边角地变身幸福地

  利用纪晓岚故居西侧腾退空间改造的“京韵园”口袋公园古香古色,处处显现着京腔京韵的传统艺术魅力。 本报记者 方非摄

边角地变身幸福地

  “京韵园”所在位置改造前。

  本报记者 方非摄

  “井点”小微空间

边角地变身幸福地

  在朝阳区百子湾路上名为“井点”的小微空间,附近居民享受着公共设施带来的快乐。

  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牡丹园北里小微空间

边角地变身幸福地

  海淀区花园路牡丹园北里利用拆除违建后释放的空间,设计成满足老人、儿童休憩和活动的娱乐空间。

边角地变身幸福地

  牡丹园北里小微空间改造前。本报记者 阎彤摄

  香河园口袋公园

边角地变身幸福地

  东城区香河园口袋公园把自来水文化融入之中,因为这里紧挨着北京历史上第一座水厂——东直门水厂,距离北京自来水博物馆也只有百米之遥。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大红罗厂口袋公园

边角地变身幸福地

  利用大红罗厂街与西什库街交叉口西南角的空地,修建了精致、小巧的大红罗厂口袋公园。这个小公园的标志物是一只小小的红色箩筐。它不仅蕴涵着大红罗厂街的来历,也沉淀着这条街几百年的历史记忆。 本报记者 方非摄 

 (北京日报 文/陈雪柠

编辑:赵春晓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