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人生 零点后的“城市书房”

2019-10-14 09:01:38|来源:人民网|编辑:李胜兰

夜读人生 零点后的“城市书房”

三联书店内的夜读者 摄影/实习生 于正心

  开栏语:你见过凌晨三点的北京吗?凌晨的北京,多数人已经进入梦乡,但也有一些人,他们的工作、学习才刚刚开始——夜班公交车的司机师傅,载着乘客欣赏着斑斓的夜北京;骑着摩托穿梭在大街小巷里的外卖小哥,让熬夜的人们能及时吃上一顿暖心餐;急诊室里的医护人员,在监护仪滴滴声中,守护着每一位患者;夜间图书馆里给自己“充电”的夜读者……翻过白天的喧嚷,来到夜曲时间,这些平凡的身影努力坚守每一个不眠之夜,为了梦想,积聚破晓的力量。今日起,本报推出“Qing听夜北京”系列报道,讲述他们不平凡的“夜生活”。

  9月的一天,北京降了一场大雨,赶走了闷热的夏,送来了一丝凉爽。微凉的凌晨里,三里屯的三联韬奋书店仍旧灯火通明。正值假期,书店近两月的销量、客流量较大,虽已过凌晨,仍有人不断走进来光顾,一女生走进书店时,特意踮起脚,减少高跟鞋踩在木地板上的声响。

  三联韬奋书店10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共有两层,书籍的门类很多,文学、心理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等。大部分书籍根据其价格、材质、副本量进行拆封当作样本,以供读者阅览和挑选。

  在设置了桌椅的咖啡消费区,有的人在伏案休息,有的在学着日语,有的在码字……他们在初秋的深夜坐在24小时书店,隔绝街上的嘈杂,开始了各自的“夜生活”。

  熬夜读书 备战考试

  2019年暑期,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西城区第一图书馆、角楼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纷纷开设夜间阅读时段,但是闭馆时间一般都是晚上9时至10时。这对于从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刚回国,需要“倒时差”备战明年高考的赵蒙来说,还不是很“解渴”。

  为了充分利用起假期时间,避免在家学习分心,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成了赵蒙的最佳选择。三里屯的三联书店24小时开门,距离赵蒙家也不远,他白天睡觉,晚上六七点起来,后半夜便带上复习材料跑到书店自习,一直坐到次日中午。

  来自山东滨州的铎诚也是三联书店的一位“夜”读者,他钟爱的座位与赵蒙一桌之隔。铎诚为考取注册会计师证书做着努力,“5年内过6门,我很快就成功了。”铎诚的脸上透露出自信。

  忙里偷闲 阅读添趣

  吧台的咖啡机里发出研磨咖啡豆的声音,咖啡师韩晨借此空当将茶饮送到了铎诚的桌上,回到吧台内时咖啡豆已经研磨完毕,点单、制作、送达,所有流程全由他一人完成,这对于专职做咖啡师7年的他来说,已经驾轻就熟。

  韩晨正在制作的拿铁是为一名常客准备的,“他每次都点28元的拿铁”。

  已经入职一年有余的韩晨已记不清做了多少杯咖啡,也算不出夜间来此的顾客数量,但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几乎周而复始地做着同样的事情而让韩晨印象深刻。

  一周之中,周五和周六客流相对较多,晚9点到凌晨3点又是高峰期,只要点上一杯咖啡等饮品,就可以在这里坐一整晚看书,书店内通常座无虚席。高峰期一过,有了闲暇时间的韩晨便可以到书架上挑一本喜欢的书籍读上一会儿。

  在通往门口的台阶右侧是书店的收银台,收银员葛静要从晚8点40分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9点。接近凌晨2时,有一对情侣已经选好了要买的书籍,葛静在给两位顾客结完账后,还帮他们挑选了相应的书签。

  在书店工作近一年,她和韩晨一样,也会在休闲时刻翻翻店里的书籍,“比想象中更有意思和吸引力。”她认为,实体书店的魅力之一就是“书堆中淘宝”的快感。

  独特夜晚 以书为伴

  凌晨一点多,从莫斯科飞往北京的航班在首都机场落地,任职于山东某大学的李丽一家三口刚旅游回来。此刻距离北京开往济南的早班高铁只有不到5个小时了,“找宾馆太晚也不划算,还折腾”。

  李丽夫妇二人出于教师职业的惯性使然,看书也是一家人的爱好,想起北京有24小时书店,打开手机一搜,只有半个小时的路程,于是跟上小学的女儿一拍即合,决定在三联书店度过以书为伴的独特夜晚。

  看完夜场电影的林岩要在24小时书店过夜的原因令他自己都有些哭笑不得——没带门禁卡,又不好意思打扰房东,“书店氛围很好,这次因‘意外’来到夜间书店,仿佛重温了学生时代的阅读时光。”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新型阅读空间在政策引导下异军突起,19.34%的居民习惯在阅读空间读书。从事配音工作的林婉对此类特色阅读空间很熟悉,尤其是24小时书店。对她而言,这类书店是一个阅读放松的去处,更是一个“容身之处”,在这里你可以安安静静看自己的书。因为工作安排昼夜颠倒,她把这种作息戏称为“过着美国时间”。(文中均为化名)

  文/本报记者 宋霞 见习记者 韩世容

  实习生 钱嘉鑫 于正心 刘天琪  统筹/孙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