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启动城市建成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调查
北京动物园工作人员向小朋友介绍动物相关常识。人民网尹星云 摄
人民网北京3月3日电 (尹星云)昨天,2019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公益宣传活动在北京动物园科普馆举行,此次活动以“保护城市物种,传承生态文明”为主题。活动现场,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工作人员和野生动植物爱好者设立了宣传展位,为现场市民发放了宣传海报等材料,采用多种互动科普形式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
又到候鸟迁徙期 北京是重要驿站
北京作为东亚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每年春天都有大量候鸟由南向北迁徙过境,近期北京市已进入候鸟迁徙期, 已有部分候鸟在北迁过程中落脚北京。根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供的数据, 2月1日—26日,全市9个国家级和34个市级监测站共监测到野生鸟类26.5万只,其中包括大天鹅、小天鹅、白尾海雕、猎隼、白琵鹭、苍鹭、赤麻鸭、绿头鸭、普通秋沙鸭、针尾鸭等珍稀濒危鸟类。
启动城市建成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调查
为了更有针对性的保护好野生动植物,提升生物多样性,北京2019年将启动覆盖城市建成区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调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张志明告诉记者,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调查内容包括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重要物种的生存状况,林地、水系的自然环境保护状况等。根据调查情况,北京市将建立城区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名录,并按照保护价值划分为高、中、低三类保护地。对于高保护价值栖息地,将设立保育区,严格限制人类活动,给野生动植物留一片自由生活和成长的乐土。
生物多样性恢复示范项目也将在今年启动。在平原、山区和城区三类区域,分别开展生物多样性恢复试点。今年初步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建设6处生物多样性示范区,为下一步动植物栖息地生境修复提供经验。
将对北京“明星”物种做“人口普查”
为了摸清底数,便于今后开展保护工作,今年开始,北京市启动了鸳鸯和长耳鸮等野生动物的种群调查,分析它们在北京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生存状况以及受威胁因子。
鸳鸯是北京市民的老朋友,尤其是最近几年,在城区越来越常见。在刚刚结束的冬季调查中,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组织志愿者对玉渊潭、北海公园、北京动物园、农展馆后湖、颐和园团城湖等9个北京五环以内重点鸳鸯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共发现鸳鸯547只,其中农展馆后湖、北京动物园和玉渊潭数量较多。随后的春季调查也将在3月中下旬开始。
长耳鸮就是我们熟知的猫头鹰,天坛公园、大兴南海子等地都是长耳鸮在京越冬的主要栖息地。据张志明介绍,长耳鸮属于猛禽,在食物链条处于较高的位置。通常一个地区的猛禽分布越多,生物多样性也越丰富。由于人类活动和食物数量等原因,现在大部分长耳鸮把家安在了郊外,城市公园分布数量相对较少。参与调查的北京师范大学邓文洪教授告诉记者,据他统计,入冬以来,北京地区有确切观测记录的长耳鸮个体是62只。综合各类因素推算,目前北京地区的长耳鸮种群数量在300只到700只。
造林绿化把野生动物生存纳入考量
近年来,首都园林绿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营造了越来越好的栖息条件。在2018年开始实施的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中,明确要求提升森林系统的生态功能,通过种乡土树、混交林、食源植物,让野花野草在林下扎根,为野生动物营造觅食地和安居房,进而提高生物多样性。通过新造林和原有林有机连接,形成大尺度的森林湿地和相互联通的绿色廊道,为野生动物迁徙建好“高速路”和“休息区”。通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让市民和动物居民们共同享受绿色福祉。
文明观鸟 欣赏自然之美
春天已至,市民游园和候鸟迁徙高峰叠加,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呼吁广大市民朋友文明观鸟,自觉远离诱拍,骚扰动物休憩等不文明行为,通过观察野生动物的自然行为了解动物,欣赏动物。同时提醒大家不要购买非法来源的野生动物,更不能购买野生动物放生。发现受伤候鸟可与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联系,电话:010——89496118。发现乱捕滥猎候鸟等不法行为,请与当地的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联系或拨打电话:010——8423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