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养老驿站2020年将达上千家

2018-12-05 08:41:18|来源:北京晚报|编辑:李玥

  原标题:养老驿站2020年将达上千家

  民政事业发展时间轴

  救助领域

  1996年 创建城市低保制度

  2002年 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2015年 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

  2017年 实现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统筹

  残疾人和困难儿童

  1984年 成立儿童福利院

  1988年 市残疾人联合会成立

  1991年 基本形成市、区、街、居四级残疾人工作体系

  2016年 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2016年 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民政社会事务

  1980年 颁布《北京市婚姻登记办法实施细则》

  1984年 北京市殡葬管理处成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 火化逐步替代土葬

  1991年 市民政局婚姻登记管理处成立

  2003年 实现区县民政部门集中办理婚姻登记

  入住养老机构、领结婚证、申请低保救助、为逝者火化安葬……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民政工作息息相关。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市民政局不断朝着民政事业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工作信息化、业务体系化的目标迈进,为百姓带去实实在在的政策和服务。

  养老机构:已建成506家

  如今的北京是中度老龄化城市,截至目前,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超过333万。在全面开放的养老服务市场上,本市已建成506个养老院和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还有38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多层次多纬度为老人提供精准养老服务。

  回望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养老事业还是由政府直接统筹包办,“上世纪90年代初,全市只有几十家养老院,床位数不足1万张。”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说。进入新时期后,北京一直着力深化养老机构改革,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运营、聚焦居家”为特色的养老模式,打造“三边四级”服务网络,即区级有养老指导中心,街乡镇有养老照料中心,社区有养老服务驿站,村里有幸福晚年驿站,围绕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的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服务驿站是距离老年人最近的养老服务机构,它们将助餐、助浴、助医等贴心服务直接送到老人家中,又或者老人足不出社区,就能就近找到这些服务。位于三里屯北街的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是北京第一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也是北京养老驿站的“发源地”。记者昨天走进这家面积不足500平方米的养老驿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公共大厅的圆桌旁,护理员正陪着老人做着益智游戏;角落舒适的沙发上,有几位老人正聊得投机;房间里的医疗用床上,医护人员给老人轻轻按摩着双腿……养老驿站已成为社区老年人不可或缺的“养老管家”,计划到2020年即“十三五”末,本市养老驿站将达到1000家。

  居家养老的老人有养老驿站提供丰富服务,住在养老机构的老人也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上周六,朝阳区爱侬养老院里欢声笑语,陈经纶中学聚沙校区的几十名学生来到老人身边,用孩子们稚嫩的舞蹈和童真的歌声为老人们送去欢乐。几乎每周,都会有志愿者为养老院送来欢乐,老人们在得到护理员照护的同时,还能享受到精神上的温暖。

  基层治理:专业社工组织形成

  再过一阵子,朝阳区小庄社区的智能车棚就要投入使用了,别看是个小小的24小时智能车棚,却解决了居民电动车充电和存放的大问题,而车棚变身前,是个扰民的快递站,“如果没有殷金凤工作室,这事儿只能干着急,甚至可能都实现不了。”小庄社区书记赵凯感叹道。

  赵凯所指的殷金凤工作室,是今年呼家楼街道创新社区工作模式所建立的工作室,也是本市首个以社区工作者命名的工作室。殷金凤是呼家楼街道呼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做事雷厉风行,被社区居民称为“当家人”。她牵头成立的工作室,工作范围辐射呼家楼街道的所有社区。殷金凤说,工作室并不是另一个居委会,而是社区党组织功能的拓展和延伸。

  工作室启动后,社区面貌和居民关系发生了很大改观。工作室聘请专家顾问和有经验的社会工作者,为社区的社工新人开班授课,例如两家打架怎么调解纠纷?小区停车问题怎么破?小课堂帮助社工新人在困难面前茅塞顿开。在老旧小区对接社区公共资源方面,工作室协调多方,通过“疏整促”拆除了呼北社区300平方米的旧自行车棚变成了社区便捷服务综合中心,还增添了卖菜、修鞋、修理电器等居民迫切需要的便民服务。同样是在殷金凤工作室的协调下,小庄社区即将完成从扰民快递站到24小时智能车棚的变身。

  “我小时候,还没有居委会这样的群众自治组织,都是热心大叔大妈自发组成的‘小脚侦缉队’。当我自己加入这个组织后,才知道这里边的工作有多不容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里边的工作更是大有可为。”在殷金凤工作室的感召下,赵凯也加入了工作室,成为领头雁工作室的其中一员,成立“智汇·社区主任研习社”平台,凝聚一批来自朝阳、东城、石景山、门头沟等地具有资深本土实务经验的优秀社区书记、主任等,共同挖掘、提炼从社区里“土生土长”出来的好经验、妙方法。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改革开放初期,本市即启动了新型居委会建设,1991年颁布了《北京市实施<居委会组织法>办法》,2011年,本市提出干净、规范、服务、安全、健康、文化“六型社区”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2013年以来,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骨干,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初步形成了北京特色“三社联动”工作品牌。

  (记者 叶晓彦 制图 王金辉)

  数说40年

  ■城乡低保标准:由1996年月人均170元、54元增长到2018年月人均1000元。

  ■婚姻登记:全面推行互联网+婚姻登记服务,年均登记数量约20万对。

  ■社会团体:全市登记备案社会组织已超过3.5万家,吸纳从业人员近20万人。

  ■养老:全市养老资金由2012年的5.1亿元增加至目前的12亿元。

  ■慈善事业:全市累计登记认定慈善组织552家,截至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超462.7万人,服务工时累计超过3亿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