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技冰雪谋跨越式提升 北京冬奥参赛项目数要翻倍
原标题:中国竞技冰雪谋跨越式提升
今年是冬奥会“北京周期”初始之年,在经历了年初平昌冬奥会的低谷后,中国各冰雪项目国字号队伍已重整旗鼓、厉兵秣马,瞄准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9月在京发布《2022年北京冬奥会参赛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要在主场“全面参赛、全面突破、全面带动”的目标,力争“竞技水平和参赛成绩取得跨越式提升”。
北京冬奥参赛项目数要翻倍
平昌冬奥会上,作为下届东道主的中国代表团成绩差强人意,以1金6银2铜列金牌榜第16。与索契冬奥会相比,中国的金牌数减少两枚,奖牌数持平,金牌榜排名下降4位,为近5届最低,奖牌榜排名也有所下降。
该届比赛,中国选手取得不少突破,也留下一些遗憾。尤其在优势项目中,除武大靖夺取短道速滑男子500米金牌外,个别单项仅与冠军差之毫厘:短道队仅收获1金2银,为近5届最少,花样滑冰双人滑在短节目领先6分多的情况下以0.43分遭逆转居亚,自由式滑雪队虽手握集团优势但与金牌擦肩……而在刚刚开始的新赛季,除武大靖依旧表现出色外,仍处于调整期的中国冰雪军团并未显现出太多复苏迹象。
此外,在平昌冬奥会的15个分项、102个小项中,中国运动员仅参加了5个分项的55个小项,其中7个雪上项目是首获参赛资格。基于此,《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长期落后、全面落后,尤其在竞技层面存在基础薄弱、普及程度低、优势项目少、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对此,《纲要》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北京冬奥会109个小项要全面建队、全项参赛,力争赛期从头至尾有东道主选手站在赛场上;全面突破则是指有更多项目刷新历史,实现奖牌乃至金牌的额突破;同时,还要全面带动、激发更多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根据规划,到2022年,我国竞技冰雪运动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跨界跨项选材扩大备战基数
除明确目标外,《纲要》还细化制定了北京冬奥周期的阶段性任务,分别为2018年“扩面”、2019年“固点”、2020年“精兵”、2021年“冲刺”。其中,在跨界跨项选材如火如荼开展的形势下,“扩面”已取得初步成效。
“跨界跨项”是近两年中国冰雪界的“热词”。2017年3月,总局冬运中心下发《关于开展全国冬季项目跨项跨界选材工作的通知》,开启了这扇跨越式发展之门。至今年10月,共计两万余人参与了跨界跨项选拔,其中1200余人补充到国字号队伍中。本赛季,几乎所有集训队都成立了跨界跨项队/组。7月的一份官方统计数据表明:平昌冬奥周期伊始,各国家集训队运动员只有300余人,但北京周期的在训者已超过2000人,备战基数大大增加。
其实,由于中国竞技冰雪基础薄弱,不少现役好手都是从夏季项目转项而来——甚至有些选手短期内进步明显。例如,前跳远选手耿文强转项钢架雪车两年后,便入围平昌冬奥会并获得第13,本赛季他又在北美杯首站中为中国钢架雪车获得首枚国际赛事金牌。前速度轮滑世界冠军郭丹兼项速度滑冰后,也登上了平昌冬奥会的舞台。
如今,已有更多名将加入了跨界跨项队伍:前男子短跑名将张培萌投身钢架雪车、短道奥运冠军李坚柔改练单板滑雪、掷球世界冠军范杉转战冰壶、中国“极限越野跑第一人”陈盆滨瞄准了越野滑雪……
“大国家队”布局优中选优
中国冰雪在布局“北京周期”时引入了“大国家队”概念,力图通过广泛选材、精心培养、动态淘汰,实现优中选优,让最精良的队伍亮相北京冬奥会。
本赛季,除跨界跨项队/组外,各支冰雪国家集训队纷纷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了多支国家队并行、与地方队共建专项组、成立后备组、发展组、试训组、海外组等方式进行备战。如冰球今冬共有7支集训队、150余人分批前往不同国家外训,其中包括北京首钢男子冰球队;花滑除赵宏博挂帅的国家队外,还在庞清/佟健和前世界冠军陈露的俱乐部各设一支国字号训练营;短道在匈牙利开设训练营,由前国家队选手、现匈牙利国家队主帅张晶任技术顾问;速滑在国内外共有4组人马;冰壶选拔了男、女各5支成年集训队和各两支青年集训队……
此外,冰球、单板等项目还在北美及欧洲开展海外选材,号召海外华人华侨选手为国效力,美国花滑新星、16岁华裔少女朱易也出现在了陈露负责的训练营中。日前,冬运中心又发布公函,规定符合条件的非注册运动员、华侨和外籍运动员均可报名参加国内赛事,力求通过进一步改革创新机制,寻求中国竞技冰雪新周期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