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一切为了百姓的文化福祉
原标题:一切为了百姓的文化福祉
——记房山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8年“舞动北京 祝福祖国”房山区迎国庆群众舞蹈展示
文化周末大舞台
周口店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周口店遗址
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千年古刹云居寺、北京地区第一个皇陵金陵……
说起北京西南房山区的历史文化遗存,可谓俯拾即是。这儿的老百姓就像生活在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人人都能神采飞扬地道出几件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动人心魄的故事。
历史上的房山文化是金灿灿的,随着时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日房山的现代文化也是蓬勃火热的:为保护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因地制宜建造博物馆、美术馆;在黄金地段预留公共空间,建造大型文化活动中心;即便在距城区百公里之外的山沟沟中,老百姓也能在村里的文化礼堂拉开架势,来一段山梆子解解闷儿……
百姓文化福祉关乎幸福指数,2017年,房山区获得了第一批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资格。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区文化工作者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工作理念,深刻总结“公共文化资源整合的房山模式”的典型经验,围绕房山区整体发展规划,对标《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方案》和《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标准》,不断加大资源统筹和财政投入力度、深化全区各级各类文化资源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成效明显。
■ 文化设施体系化,文化服务便捷高效
从房山区城关镇狭小老旧的图书馆、文化馆到坐落于长阳镇3万平方米、集文化馆、图书馆、电影放映三位一体的大型文化综合体,2017年1月1日正式启用的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是全区文化工作者真抓实干交出的一张漂亮成绩单。
虽然如此大手笔也曾为外界担忧人气不高、资源浪费,但一年来老百姓的口碑和入馆100余万人次的数据表明:房山人的文化需求是一座亟待挖掘的富矿。
卡通小机器人帮忙借还书、儿童区特配图书杀菌机、360度全景展示馆内地图、场地置换免费向公众提供艺术培训。如今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已成为当地百姓的第二书房和文化共享的舞台。而以前的老图书馆和文化馆也没废弃,仍然作为房山区图书馆和文化馆分馆继续为居民服务。
文化活动中心宽敞热闹,但对于辖区面积2019平方公里的房山来说,基层文化设施如何布局以满足全区人民的文化需求更为紧要。面对挑战,房山区文化委员会通过资源整合、新建、改建等方式,实现了全区28个乡镇(街道)、457个行政村和145个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全覆盖。即便在偏远的蒲洼乡、南窖乡,农村文化活动室里也五脏俱全,电子阅览室、棋牌室、排练室等一样不少。
今年8月15日,房山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暨文化活动中心理事会正式启动,全区文化场所的互联互通更加紧密。从区级文化活动中心到乡镇(街道)文体中心,将其连接起来的是先进的公共文化数字管理平台、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区域内文化讲座、艺术培训、剧场演出等文化艺术活动网上预约,平台与全区2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中心互联互通,各乡镇有哪些文化活动、文艺团队、演出道具一目了然,方便在大型活动时及时调配资源。今年,区文化活动中心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单位”。
目前,房山区已经建立起以区文化活动中心为龙头,燕山文化活动中心等区域文化设施为骨干,乡镇(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和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基础,智慧长阳美术馆等社会文化设施为补充,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通过各类文化设施资源共享、联合服务,使公共文化设施整体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 服务供给多元化,文化配送到基层
“舞动北京 祝福祖国”房山区迎国庆群众舞蹈展示活动、“阅读启智 梦想起航”少儿亲子故事会、文化周末大舞台演出、周末相声俱乐部……
每逢节假日,即便不想外出旅行,房山区百姓也可以在家门口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给悠闲的生活添点乐趣。文化活动中心大楼内,人们可以通过连廊,从图书馆进入文化馆,既可以参观展览,也可以参与古筝、素描、朗诵、插花等十几类艺术课程。据悉,中心的公益课程经常是消息刚在网上发布,名额就被居民“秒抢”了。
伴随着设施升级,房山区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服务效能提升有机结合,不遗余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前,区文化活动中心已经实现从单一的公管公办到汇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创建,通过场地置换的方式与社会上有经验的文化机构合作,丰富文化供给,在馆职员的角色定位也由业务执行向管理人转变。此外,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房山区智慧长阳美术馆、窦店民族文化宫剧场也向公众免费开放。
街道、乡镇也各显神通,发挥地域优势,面向群众提供不同类型的文化服务。西潞街道苏庄三里社区早在2012年就成立了北京市第一家社区文联,现有会员300余人,涵盖了社区居民、驻区商户、学校教师等各界人士;阎村镇的合唱事业开展得有声有色,中国农民合唱培训基地就落户于此;周口店镇文体中心坐落在镇中心区域,是周边村民的好去处,周一到周日人流不断,活动办得红红火火……
经过几年建设,房山区已经形成中心城区文化活动亮点纷呈,周边地区遍地开花的态势。区级层面,春节百姓大联欢、文化周末大舞台、周末相声俱乐部、世界读书日群众诵读等已成为知名文化品牌,参与度高、影响力大。在基层,房山区形成了公益图书、电影、活动、演出四大配送体系,以专业干部进基层和购买专业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文化志愿者及有关专家、文艺人才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提供“点单式”文化服务。房山区还按照标准为全区村(社区)配备专(兼)职文化组织员,优化公共文化专业人才、文化志愿者、业余文化骨干三支队伍。目前,全区共有区级以上专业文艺表演团队24支、乡镇级文艺团队77支、村级文艺团队593支、基层文艺骨干近2万名,他们如星星之火活跃在房山大地,点亮了村里人原本单调的日子,掀起了基层文化建设的热潮。
■ 资源整合有绝招,柳暗花明天地宽
今日,您若来阎村镇综合文化中心,工作人员一定会把您引到镇社区成人职业学校;若到西潞街道综合文化中心,更会看到楼的两侧挂着综合文化中心和街道社区成人职业学校两块牌子。两个本没有交集的单位怎么成了一家?这就要说到2015年房山区获得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整合的房山模式。
曾经的房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1/3乡镇街道无独立设置的综合文化中心。为破解难题,2014年,房山区文委与区教委密切合作,以阎村镇、西潞街道成人教育学校为试点,开始对基层公共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房山区的成人教育学校普遍配有图书室,其教学场所基本具备开展文化活动和培训的条件。阎村镇综合文化中心搬进学校后,房山区文委有效整合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资源,开办了声乐、器乐、舞蹈、合唱等培训,打造了梓萌书社、阎村学习网、中国农民合唱培训基地等五大学习教育和文化服务平台,市民来这里一次,可同时享受多重服务、实现多个愿望。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鼓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新建、改建、扩建、合建、租赁、利用现有公共设施等多种方式,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此种方式,房山区一次性填补了9个乡镇(街道)没有独立设置的综合文化中心的空白。如城关镇洪寺村综合文化设施在2012年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中损毁严重,灾后通过整合资源建成了北京市第一个村级现代数字化图书馆,实现了“一卡通”并与首图并网,通借通还。为探索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有机结合,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区文保所和良乡中学,三方合作共建房山区文庙国学分馆,除了藏书和借阅功能,每周免费为市民举办国学知识讲座,2016年,文庙国学分馆荣获“阅读北京·十佳优读空间”优秀单位称号。
这些通过多种手段整合后的乡镇综合文化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明确设施配置、岗位职责、服务规范及考核细则四项主体内容,并编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管理工作手册》,打造“四个一”标准化管理体系,即一个主阵地、一支队伍、一本文化菜单和一套考核体系,扎实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 立足优势出特色,文化繁荣惠民生
邮递员任成水用“铁脚板儿”踩出了山里与山外的“心灵邮路”;大山的儿子王砚香把群众放在心坎上,把商店“背”进山沟沟里;“70后”卫生院长王金辉带领全院医务工作者进山下村巡诊,给“白衣天使”着上了“党旗红”……
不久前,以房山区基层党员真人真事串排的原创百姓宣讲剧《北京西山那抹红》正式首演,展现了这块土地上,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心连心,血浓于水的亲情。目前,该剧已经推出精简版,走进农村文化大院、文化广场演出,丰富百姓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向外界展示了房山区不平凡的发展历史以及新时期的新风貌。
近年来,在原有文化品牌的基础上,房山区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深入挖掘新时期活跃在百姓身边的人物事迹,创作出一批深受欢迎的精品文艺节目。为鼓励创作,在全区设立“房山区文学艺术精品创作”项目,建立房山作家书库,实施房山文学艺术家作品影视化、戏剧化、舞台化、数字化工程,加强房山作家艺术家队伍建设。
一镇一品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让不少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闻名全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或企业落户。如琉璃河镇梨花文化节、长沟镇长走大会、史家营老子文化节、大安山山梆子节等,每年文化活动不少于3000场次,参与人数百万人次。 这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意识地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做法,使示范区创建工作不仅体现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更有效推动了地区经济长远发展。
每年10月份,周口店坡峰岭的红叶都是最好看的时节,深秋的坡峰岭颇有一种“彩练当空舞”的气势,除了一片耀眼的红,更点缀着黄、橙、绿等各种颜色。每当此时,农闲时节的周口店老百姓会走出家门,拿出房山人的文化自信,在漫山的缤纷色彩中,贡献一片片歌声、鼓声、读书声,成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一道动人的文化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