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百家企业”34家出自北京
本报记者 曹政
软件产业成为北京产业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最新公布的2018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以下简称软件百家企业)名单,本市国网信通、航天信息等34家软件企业入选,占比超三分之一,入选企业数量也居全国首位。
来自市经信委数据显示,本市34家入选企业2017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567.7亿元,占本市软件业务收入的20%;占全国软件百家企业收入7712亿元的20.3%。其中,国网信通、航天信息、小米移动软件、中软国际等4家企业软件业务收入过100亿元;17家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40亿元,占本市入选企业的50%。
“本市入选企业在保持原有领域优势地位的同时,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拓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业务领域,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实现突破式发展。”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举例,华胜天成公司实施服务转型以及在云计算领域打造自主品牌“天成云”,排名一下子提升41位;易华录公司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和交通、安防领域,排名也提升29位;四维图新不断优化主营业务结构,“智能汽车大脑”战略初见成效,排名上升14位;小米移动深耕移动端解决方案,创新质量不断提高,排名提升12位。
同样,另一份名单也折射出北京软件、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水平。近日举行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展示了15项代表性领先科技成果,其中6项是来自北京软件企业、科研院所。
来自北京的6项成果分别是破解信息孤岛的接口高效互操作技术与燕云DaaS系统、360安全大脑-分布式智能网络安全防御系统、智能供应链技术服务平台、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CPU硬件安全动态监测管控技术以及小米面向智能家居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
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几项成果的“含金量”十足。比如破解信息孤岛的接口高效互操作技术与燕云DaaS系统。传统互操作技术往往采用“白盒”思路,在全面了解信息孤岛内部实现细节的基础上进行手工改造,效率低、成本高、风险难控。北京大学在十余年系统软件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信息系统内部基于云-端融合特性的反射回路,提出了颠覆式的互操作技术途径-“黑盒”思路,发明了云-端融合系统的资源反射机制与高效互操作技术,消除了系统源码、数据库表,后台权限、原开发团队等“白盒”依赖,信息孤岛开放效率平均提升2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