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京津冀生产总值超6万亿元
从一马当先到齐头并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四年来,区域经济迸发活力。北京市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今年1至3季度京津冀三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合计61395.8亿元。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分别为21511.1亿元、14658.4亿元和2522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分别增长6.7%、3.5%和6.6%。
市统计局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运行延续上半年良好态势,产业升级效果明显,经济运行更加高效,协同发展持续向纵深推进。
产业升级:
天津高技术产业增长9%
北京市“瘦身提质”,“高精尖”经济结构逐步构建;天津市“强身聚核”,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河北省“健身增效”,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京津冀三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产业升级效果明显。
从工业看,1至3季度,北京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8%和11.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天津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比上半年加快2.2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5.1%,比上半年加快2.3个百分点。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和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5.3倍和1.2倍,服务机器人、光电子器件和锂电子电池分别增长86%、52.6%和38%。
河北装备制造业作为拉动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力量,同比增长5.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3%,比上半年提高12.4个百分点。
从服务业看,1至8月,北京、天津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河北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加快,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比上半年加快1.8个百分点。
运行高效:
河北工业能耗连降18个月
“京津冀三地经济运行更加绿色高效,既体现为企业效益的不断提升,能源利用的集约绿色,也体现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上。”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数据显示,1至3季度,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5%。全市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单耗同比下降,其中12个行业降幅超过10%,多数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向好。
天津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呈持续下降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河北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已连续18个月保持下降。高耗能行业低位运行,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2.5%,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低1.2个百分点。河北能源结构也持续优化,天然气、生物燃料等新能源消费快速增长,风力、太阳能、生物质等新能源发电较快增长。
产业升级、能源结构调整的强力助推下,京津冀三地空气质量好转。1至3季度,北京、天津、河北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50微克/立方米、46微克/立方米和51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16.7%、23.3%和20.3%。
民生向好:
居民收入增速均超上半年
京津冀协同发展,百姓享有更多获得感。1至3季度,京津冀三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6426元、31407元和17233元,同比增长8.9%、6.7%和9.2%,增速均高于上半年0.1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的同时,就业形势保持稳定。1至3季度,北京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44%的较低水平,城镇新增就业36.6万人。天津就业人数稳步增加,新增就业36.76万人,同比增加0.25万人。河北9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7%,保持在预期目标内。
从消费情况看,1至3季度,北京服务性消费占市场总消费的比重为54.4%,对市场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7成以上。天津消费结构实现转型发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34.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北消费结构也在优化升级,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等商品零售额保持10%以上增速,快于去年同期。(北京日报 记者 陈雪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