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选出首批162家“胚芽企业”
原标题:海淀选出首批162家“胚芽企业”
本报讯(记者 于丽爽)11月1日,海淀发布了首批“胚芽企业”名单,罗森博特等162家初创企业入选。当天,“海淀胚芽企业服务平台”成立,北京银行等机构加入,将为胚芽企业提供持续的跟踪服务。这是年初海淀区发布“创新发展16条”以来,首个落地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扶持政策,把政府扶持重点从大型企业、孵化器等平台延伸到初创企业,扶持方式也从单纯的资金补贴变为成长陪伴式服务。
2017年9月,几个北航博士毕业生一起创业,成立了北京罗森博特科技有限公司,和积水潭医院合作,研发用于骨科的医疗机器人。一年多时间里,他们的产品已进入了样机阶段,还获得了500万元的融资。但对初创企业来说,资金紧张,对行业资讯、政策信息等了解滞后,好像在黑暗里独自前行。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海淀区域经济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是高成长企业和领军企业的后备梯队,也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但在成长初期面临人才、资金、空间等多方难题。”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负责人林建华介绍,如何为这些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风险期?今年6月,海淀区发布了“胚芽企业培育计划”,将主动跟踪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并提供服务,降低企业发展成本,帮助他们顺利渡过“死亡谷”。
“胚芽企业专项”自7月6日开通申报到8月8日结束,累计有200余家企业进行申报。为保证评审公正公平公开,海淀园管委会聘请专业机构成立评审工作组,从企业的注册情况、行业类别、融资情况、专利情况、获奖情况、房租情况等重点方面采取了线上审核、线下纸质材料及工商数据库比对等手段进行了严格审核,最终,钛方科技、罗森博特、八度阳光、博云视觉、锐德康、水木品格等162家企业入选,成为2018首批海淀胚芽企业,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业等10个领域。162家企业中,77家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总计253项;有7家企业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0家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入选高层次人才等共计21人次。
当天,北京银行、北京企业技术中心创新服务联盟、泰智会产业加速器、中关村创业大街等十家机构签署倡议书,协作共建“海淀胚芽企业服务平台”,将整合政府、高校、联盟、企业、投资机构等各方资源,为胚芽企业提供投融资、培训等服务。
“一个初创企业能进入政府的视野,得到政策支持,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荣幸。”罗森博特研发总监朱罡表示,成为“胚芽企业”,可以享受房租补贴,更重要的是,加入服务平台,将有更多机会了解行业资讯、政策信息、和同行交流,对接到更多资源,可以少走弯路,发展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