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核心区配套电力提前完工
原标题:副中心行政办公核心区配套电力提前完工
灭火机器人(红)和巡检机器人(蓝)共同守护电力舱的安全。首席摄影记者 李木易/摄
在地下综合管廊电力舱里,自动导航巡检车闪烁着灯光徐徐开动,舱顶的灭火机器人和巡检机器人正在轨道上一丝不苟地巡查,所有检测信息都实时地回传到国网北京电力综合可视化平台上,工作人员虽然不在现场但是完全实现异地在线监测……昨天,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核心区的国内首个“智慧型”综合管廊电力舱里,很多科幻“大片”里的场景成为现实。记者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获悉,目前,行政办公区最后一基高压铁塔也已经正式拆除,标志着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核心区配套电力工程提前全面完工。这不仅为行政办公区顺利搬迁进驻提供坚强可靠的供电服务保障,也使该区域智能配电网成为世界一流的示范。
“机器人”守护电力舱安全
“北京率先在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核心区启动‘智慧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在一期‘两横三纵’12公里的综合管廊建设中,电力舱已于今年3月全部贯通。截至目前,入廊电缆总长已达175千米。”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尚博介绍,电力舱的结构是经过特殊设计的,结构坚固,防震性能强,使用年限可达100年,具有独立的运维和抢修通道。
在电力舱顶上铺设了两排轨道,这是专为灭火机器人和巡检机器人准备的。这一蓝一红两个机器人一个带有红外测温和热感应仪,一旦感应到火情,就会马上“通知”灭火机器人,灭火机器人将会迅速通过轨道到达火情发生地点,喷射干粉,迅速启动主动灭火程序。在电力舱内,每200米就会有一个环境感应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如果发现舱内有有毒气体超限等,就会立刻报警。
除了自动监测系统,电力舱内还可通行自动导航巡检车,这台车体型小巧,最多可载两人,在电力舱内进行巡检。“这台车既可以有人驾驶,也可以无人驾驶,抢修时也可以担当运输车。”尚博说。另外,舱内220千伏电缆表面均敷设了测温、震动光缆系统,可以实时测量电缆表面温度和电缆震动状态,如果异常就会发出报警。
运用最先进“双花瓣”电网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赖祥生介绍,行政办公核心区创新运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双花瓣”式配电网架结构,比对国际上先进的新加坡、巴黎配网接线,行政办公区“双花瓣”接线采用双环网合环运行带环间或站内联络方式,保证每个开关站有来自3个不同方向的电源。“目前,新加坡采用单环网合环运行带环间联络,巴黎采用双环网开环运行接线方式,国网北京电力采用‘双花瓣’供电方式均超过这两个城市,供电可靠率可以达到99.9999%,年均停电时间小于21秒,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国内领先的“一体双核”智能系统全面支撑配电网调控运行、生产运维管理、状态检修、缺陷及隐患分析等业务开展。据介绍,“一体双核”智能系统就像北京电网的大脑,两个核心中枢系统,自动互为备用,自动分配系统资源,能够高速可靠完成各种复杂情况下对于电网的运行分析和计算控制。
“这种一体化的模式下,如果某条供电线路发生故障,这套系统能够立即定位故障区段,通过毫秒级的运算过程,计算出最佳解决方案,远程处理故障,最快可在0.3秒内恢复供电,也就是一眨眼的过程中恢复供电,相比过去人工排查的方式,效率提高了几十甚至上百倍。”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运检部副主任林涛介绍。能够做到这么快速的应急反应,得益于纳入这个系统的超过22万台配电终端设备。“它们就如同分布在电网各处的一个个智能的神经元,接受着来自大脑的指令,120个企业级CPU处理器,每秒5亿次的运算速度,彻底改变了过去的一人一线的巡查。”
行政办公区高压线全入地
昨天,行政办公区最后一基高压铁塔——北通线40号塔完成拆除。全高68.5米、重96吨、使用了260吨的汽车吊进行作业。国网北京检修公司副中心架空入地工程负责人汪双清告诉记者,这基塔于5月21日开始拆除,昨天最后一段拆除完成。铁塔拆除后,行政办公区内高压线入地将全部完成。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建设部建设管理处处长王小峰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高压线路改造工程自2016年启动以来历时857天,截至目前已经全面完成。其中的架空线入地工程包括220千伏及110千伏共计4条线路,迁改工程共拆除架空线路约17.32公里,拆除铁塔46基,新建电力隧道1.91公里,新敷设电缆约13.3公里。“在实施多项电力设施改造的同时,我们还为行政办公区配套建设了首批3座110千伏变电站、8座开关站、23座配电室,目前已全部竣工投产,行政办公核心区内世界一流高端智能配网网架结构已经形成,为该区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晨报记者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