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义开办首个“家风储蓄所”
原标题:顺义开办首个“家风储蓄所”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为了让无形的家风家训转化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顺义牛栏山镇近日开设本市首个“家风储蓄所”,目前已征集到来自全镇的400多条家风家训,老百姓可以到家风储蓄所“存取”分享,让好家风家训得以传递、传承。
家风储蓄所设在牛栏山镇龙王头村的村民活动室,有一间独立的屋子,由村委会人员专门管理,目前征集来的家风家训放在两个储蓄箱里,都是实名制。
为了方便全镇居民存取,这两个储蓄箱会经常到各村去流动。如果居民想“存”家风家训,工作人员会给一张统一制式的卡片,让其填写并登记,放入储蓄箱后,即表示储蓄成功。居民如果想“取”,可以到储蓄所或流动储蓄箱办理相关手续,现场查阅指定的家风家训,查阅的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
“很多‘模范家庭’的家风家训经常会被人查阅,老百姓也想向这些家庭取取经。”牛栏山镇文明办负责人介绍,每条家风背后都承载着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
冯悦是前晏子村的村民,刚得知要根据自家的情况写一条家风时,思来想去,总也找不到合适的,大女儿的一句话让母女俩一拍即合,“治国平天下我们做不到,修身齐家咱们行啊。”冯悦手一拍,就是它了——修身齐家。
修身齐家其实是冯悦家日常生活的总结。2010年,冯悦40岁,在村委会工作的她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已不能满足工作所需,掩埋二十多年的“大学梦”再次燃起。那年正好大女儿考上大学,她也报名广播电视大学开始了在职学习,成为那届268名同学中年龄最大的学生。母女俩还提出看谁能先拿到奖学金,2011年女儿先实现,冯悦也不甘示弱,转年,自己成为全年级唯一一个奖学金获得者。冯悦说:“家长修身做表率,孩子自然跟着来。”
如今,48岁的冯悦还在学跳舞、学开车、学手机理财,两个女儿已学业有成,去年家里盖了新房、买了新车,还把“修身齐家”这条家训装裱起来放在客厅里,告诫自己和家人。
73岁的王淑明大妈是龙王头村村民,她是储蓄所的积极拥护者和推动者。
“好家风造就好家庭,我家俩儿子,俩儿媳妇、俩孙女,一家八口人,从来不红脸、不抬杠,妯娌之间像姐妹,有事商量着做、互相帮衬,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说起自家家风,王大妈的幸福之意溢于言表。
王淑明家存储在储蓄所的家风是“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为善最乐,谦恭待人,忠厚传家。”她是牛栏山一中66届的高中毕业生,一辈子干农活,性格外向,爱跳舞、爱唱歌,村里村外与人和睦,老伴张志民曾任三届村支书,在村里德高望重。小儿子在首都机场消防站工作,勤恳踏实,好善乐施,还被评为顺义区道德模范。“我们也没有刻意的教育,都是日常的家风家教,言传身教吧。” 王淑明说。
“家风储蓄所的灵感来自于镇妇联2014年发起的一项争创美好家庭的妇女活动,通过这几年的积累尝试,发现这个项目对和谐家庭建设、百姓素养提升成效显著,就开始在全镇推广。”牛栏山镇文明办负责人介绍,这种将无形化为有形的仪式感效果比较好,很多家庭都把家风家训装裱起来,放在自家醒目的位置,从这点上看得出老百姓懂得了家风家训的重要性,也很重视树家风。
该镇还正谋划在储蓄所开设家风家训展厅,搜集一些名家名人的家风家训及故事、书籍展示,供老百姓参观、借阅。(本报记者 刘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