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行动计划》发布

2018-03-22 09:21:08|来源:北京日报|编辑:李玥

  原标题:百项疏堵工程箭在弦上 今年绿色出行比例要达73%

  首都之窗昨日(3月21日)发布《2018年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行动计划》,今年本市将再实施100项道路疏堵工程,城六区和通州区建成通车次干路、支路35条以上。按照计划,今年要将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10万辆以内,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30公里以上,中心城区路网交通指数控制在5.7左右,绿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3%。

  加快打造“一小时交通圈”

  今年缓堵行动计划重点聚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供给能力。排在首位的任务是加快中心城区和通州区次干路、支路建设,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城六区和通州区建成通车次干路、支路35条以上。在全市主要道路拥堵点段完成市级疏堵工程20项、区级疏堵工程80项。加快推进长安街西延、广渠路东延、京良路东段、永引南路、北辛安路、化工路等城市主干路建设;加快推进西外大街西延、通马路、丽泽路等城市快速路的升级改造工作。

  副中心方面,实现采林路东延工程建成通车,抓紧建设孔兴路、通怀路、漷马路、通武路等。加强八里桥旧桥保护,推进八里桥新桥建设。推进京津冀路网互联互通,实现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推进新机场高速公路、新机场北线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团河路;做好承平高速公路工程前期工作。

  全力推进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2019年北京世园会涉及的相关道路建设,实现兴延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加快建设延崇高速公路。开展“三城一区”、新城与中心城区之间交通规划研究,开展北清路、安立路等重点道路提级改造前期研究工作,加快打造“一小时交通圈”。

  全市停车位总量控制

  今年7月底前,本市将颁布实施《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改革路侧停车管理体制、收费管理方式、服务管理模式和执法监督机制,提高路侧停车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按照计划,今年将研究编制全市地面停车规划,明确允许停车区、临时停车区、禁止停车区范围,做好停车位总量控制。开展二环路内静态交通秩序专项治理工作。抓紧组建静态停车秩序管理专业执法队伍,提高巡查频率和强度,实现路侧停车网格化巡查管理,加大执法力度。

  推动利用地下空间开展停车场建设。利用市场化手段,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地下公共停车场建设、运营和管理。

  新增公交专用道40公里以上

  今年,本市绿色出行比例要提高到73%,将持续优化公交线网,改善自行车和步道慢行系统。今年将加快推进望京西、北苑北、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开工建设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

  本市加大公交专用道施划力度,新增公交专用道40公里以上,形成连续的公交快速通勤走廊。加强地面公交运行状况动态评估,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新开、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0条以上。完成900公里自行车道治理,开展自行车专用路规划研究,加快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建设。

  本市将研究制订全市轨道交通新线接驳三年行动计划,调整优化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接驳线路布局,加快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自行车道和步道建设。在部分重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建设P+R停车场。

  今年12月底前,要实现轨道交通6号线西延(海淀五路居—苹果园南路)和8号线三期、四期(珠市口—五福堂—瀛海)开通试运营。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新机场线、22号线、7号线东延、12号线、14号线剩余段、16号线、17号线、19号线、28号线、燕房线支线等线路建设。

  疏堵亮点

  1、东直门枢纽设值机设施

  今年开工建设京张高铁清河站配套交通接驳设施,推进丰台火车站、星火火车站配套交通接驳设施建设。研究市内交通枢纽与民航机场的快速接驳方式,推进北京新机场丽泽航站楼配套交通接驳设施建设,探索在东直门综合交通枢纽内设立值机设施。

  2、开通景点循环摆渡专线

  规范核心区旅游客运秩序。研究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加强旅游客车管理,实施远端定点上下客措施,提高车辆周转效率,减少占路停车候客现象。组织开通核心区旅游景点循环摆渡专线,满足游客出行需求。

  3、健全职住平衡对接机制

  完善共有产权住房销售和公租房配租保障措施,健全职住平衡对接机制。研究制定鼓励以租赁方式解决职住平衡的相关政策,增加中心城区、高密度就业区租赁住房供给。

  本报记者 孙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