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惠民文化季显著拉升居民消费

2018-03-06 09:38:17|来源:北京日报|编辑:李玥

  从近两年流行的“故宫跑”到去年底中国美术馆门前排起长队,及至北京人艺推出的多部话剧屡屡一票难求,本市居民的文化需求与消费潜力可见一斑。日前,记者从第五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主办方了解到,2017年本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已达3917元,在消费支出构成中占比高达10.5%,同时,青年群体占比越来越大,月均文化消费金额提升明显。

  由市文资办、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市文物局主办的第五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最为抢眼的特色便是惠民,让市民从活动中受益,进而提升消费理念,转化为积极的消费行为。“平时看一场3D电影得花四五十块钱,通过消费季平台把同类电影引进校园,只需花上20元。”在北京物资学院念三年级的李宏宇正是通过几场惠民电影放映,了解到文化消费季的更多活动,并通过申领到的文化消费券购买了近十套精品图书。据了解,2017年北京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发放额度由2016年的1000万元增长到5000万元,用于直接补贴消费者在戏剧演出、图书音像、电影观映、文创衍生等众多领域的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空间体系已从传统的书店、影院、剧场,拓展到艺术区、商场、社区,而可选地点的增多,对拉动市民文化消费有极大正向影响。”在文化产业学者张瑞平看来,正是文化消费季推出的文化小镇、文创园区、商场、社区四大类文化消费空间,让文化消费全面渗透融入城市肌理。而且,消费阵地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线上青年消费群体比重逐步增加。即便撇开青年占主导的二次元文化消费,曾经势弱的优秀传统文化消费市场,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据北京荣宝斋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赵菁介绍,通过将传统商品与网络社交、视频直播等方式相结合,并在新品开发上对准年轻群体,再借助消费季的推广渠道,实现了前往荣宝斋旗舰店消费的青年群体大幅增长,由原来占比35%提升至43%,其文房四宝等传统产品年销售金额逾千万元。

  作为文化消费市场走向重要指标的月均消费额也在快速提升。据国内专业研究咨询机构“零点有数”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近半数受访公众每月的文化消费金额在500元以上,而在上届消费季调查中,近8成消费者每月文化消费金额尚不足500元。在文化产业学者张瑞平看来,惠民文化消费季通过广纳各类跨界消费,实现了文化消费空间体系从传统的书店、影院、剧场,拓展到艺术区、商场、社区,为市民文化消费提供了多元选项和便捷。

  不仅居民得到实惠,更多文创企业也从中受益。比如,“北京绢人”是一种传统的民族手工技艺,以往由于做工非常复杂,耗时成本比较高,很难在市场立足。如今在保留绢人的基础工艺之外,通过消费季平台引入科技手段改良技术,大大缩短了制作时间和成本,实现了批量生产。北京唐人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培训部孙筱迪介绍,2017年公司销售5万余个绢人,远销海内外,这些民族工艺品以精美形象向世人讲述着中国故事。而由消费季搭建的北京国际文创产品交易会,更是为不少凝聚民族传统智慧的非遗项目插上腾飞的翅膀,来自贵州大山深处的传统蜡染作品经由现代设计已融入京城百姓生活。

  本报记者 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