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为非遗项目培养工匠
北京日报讯(记者 陈涛)昨天,为期两个月的“‘寻找工匠’朝阳区非遗传习课堂(初级)”在朝阳文化馆正式结业。不少学员拿出自己从课堂上习得的成果,接受专家、非遗传承人的点评。
朝阳区现有国家、市、区级非遗项目百余个,不过,不少项目的传承情况并不理想。为此,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17年10月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寻找工匠”非遗传习课堂,由非遗传承人授课,向普通百姓传授非遗技艺。在保证普通参与者都能学会的前提下,最终遴选出8项待振兴的传统工艺,包括市级非遗项目北京宫廷补绣、京绣;区级非遗项目传统香品制作、古书画修复技艺、龙鳞装传统装帧技艺、灯彩扎制技艺、花丝镶嵌以及传统旗袍制作。除传统旗袍制作项目由于原材料价格较高需要个人补贴部分费用外,其他项目全部免费。最终入选82位学员,培训课程总时长约200小时。
据了解,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计划将此前录制的课堂视频上传至朝阳云平台,便于更多人观看学习。今后朝阳区还将开设中、高级培训班,为非遗项目培养更多技能高超的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