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北区鸟瞰效果图。
在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北区详细规划方案中,冬奥广场北起首钢园北门,南至长安街西延线,东与首钢工业遗址公园相邻,西达石景山山脚,总占地面积约80公顷。冬奥广场将不仅仅服务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之后,这里也将成为首钢转型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报记者 赵晓松
“在我们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北区,冬奥广场是容积率最低、景色最优美的片区。”昨天,北京首钢建设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郭宏这样向记者介绍即将成为京西新地标的冬奥广场。
根据规划,冬奥广场包括冬奥组委办公区以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和国家体育总局冬训中心等设施,这里将打造成为冰雪运动体验示范区,通过工业资源活化利用,增添冰雪运动为主的体育休闲设施,服务冰雪运动专业训练。
“最美片区”,湖山相伴赛场
首钢整体搬迁后,园区北区内昔日忙碌的高炉、厂房也随之沉寂。不过,借助北京筹办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这里很快就会焕发新的生机——冬奥广场已经开始规划建设,这里将成为京西最靓丽的“冰雪大本营”。
如今,在冬奥广场最北端、原首钢西十筒仓一片13万平方米的区域,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当年的厂房设施虽然仍留在原处,但经过内外改造后,被赋予了办公、会展、新闻发布等新功能。
从冬奥组委办公区往南,是秀池与三高炉区。在秀池的一片碧水之下,原来是工业晒水池,将被改造成一个有850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秀池南侧,则是以国家体育总局冬训中心“四块冰”为核心的两片湖区。在这里,300米长、60米宽的原首钢厂精煤车间,被切分改造成速滑、花滑及冰壶三座国家队训练馆,旁边则将新建一座能容纳5000名观众的冰球馆。
在“四块冰”南面,是有“小颐和园”之称的群明湖,湖西侧的石景山脚下,就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项目的举办场地。4年后,这里将是北京冬奥会唯一一个位于市区内的雪上项目举办地。
绿色办奥,保留原始工业“灵魂”
在冬奥广场各区域中,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无疑是最受关注的,这里也最能体现整个冬奥广场的设计特点。
“这个建筑原来是料仓,炼铁时储存原材料用的,仓壁本来是密封的,改造成冬奥组委办公室后打了洞,安装了窗户。”首钢建设投资公司建设工程部部长助理罗刚为记者细致地讲解着每一座建筑的“前世今生”。
冬奥组委办公区所在地的建筑,在首钢生产时期承担着上料、转运等任务。当年,火车把矿料拉到这里,然后经过翻车机站、皮带、转运站、筒仓、料仓等环节,到达高炉炼铁。冬奥组委办公区,正是在这些设施的基础上改造而成。
罗刚说:“现在如果有人过来看,还能看出原来炼铁时期上料的流程,我们是把老工业区的‘灵魂’和‘骨架’留下,通过改造、装修,完成了用途的转变。”
首钢将老厂房、高炉等重工业建筑改建成办公、体育、休闲设施的理念,得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肯定,他在参观首钢园区后,赞叹“这里的改造不可思议,希望大家有时间一定去看看”。
在施工建设时,冬奥广场始终秉承“绿色办奥运、节俭办奥运”的理念。罗刚说:“在冬奥组委办公区的停车楼、料仓和筒仓的楼顶上,都装有光伏板,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冬奥广场在水资源循环利用上也下了大功夫,区域内安装了整套污水处理设备,有3个雨水收集池,收集的污水、雨水经过过滤达到中水标准后,再通过浇灌系统浇花浇草。
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从2016年4月起正式开工,到2017年10月,基本已全部完工。罗刚坦言,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艰巨的建设任务,全靠整个建设团队加班加点,“春节期间我们也争分夺秒,留守工人加班埋地下管线。”甚至,为了不耽误工期,罗刚连婚假都没有休,他和妻子的婚纱照也是在冬奥广场拍摄的,“为了节省时间”。
冬奥会后,打造产业聚集地
“冬奥组委的入驻,打响了冬奥广场开发的发令枪。2022年冬奥会后,我们也会在冰雪产业上继续发力。”郭宏说,冬奥广场未来将不仅仅服务于2022年冬奥会,之后也将成为首钢转型发展的重要一环。
冬奥广场与首钢工业遗址公园相邻,首钢方面希望,未来游客在游览完遗址公园后,可以到冬奥广场休闲娱乐,致力于将该区域积极打造成体育产业国际化交往展示平台。
在体育领域,首钢已耕耘多年,并开始涉足冰雪项目:除首钢篮球俱乐部和乒乓球俱乐部外,首钢还赞助了北京冰球队。郭宏说,“四块冰”的硬件条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未来在保障国家队训练之外,也会举办高水平赛事、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及相关培训,“我们不光考虑到冬奥会。作为国企,首钢考虑得更多的是社会责任,比如我们的冰球馆会做一些青训赛事,以及中外青少年体育的交流活动。”
郭宏还透露,目前首钢正在筹备成立冰雪体育产业运营公司,利用“四块冰”以及得天独厚的工业遗址资源建设体育园区,在助力冬奥会的同时,也加速推进首钢战略转型。
“除冰雪产业外,未来冬奥广场还将引入体育传媒、电子竞技和‘互联网+’等更具活力、时尚的产业,努力打造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产业聚集地。”郭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