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关村小微企业再获政策“红包” 研发投入每年最高补助20万元
昨日(3月14日),中关村管委会对近日出台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费用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解读,称将进一步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初创期的中关村高科技企业提供直接的研发投入补贴,鼓励企业敢于创新、敢于投入。
《管理办法》对成立时间在5年(含)以内、从业人员100人以下、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按照上一年度研发费用支出额度给予一定比例或额度的补助,最高补助金额20万元。具体补助额度有三档:企业上一年研发费用总额在10万至100万元的,按支出额的5%给予补助;上一年研发费用支出额高于(含)100万元、不足500万元的,每家补助10万元;上一年研发费用支出额高于(含)500万元的,每家补助20万元。
假如一家企业年度研发投入高达500余万元,20万元能发挥多大作用?“一年补贴20万意味着,我们在某个领域就能多聘请一位有2到3年工作经验、一本高校毕业背景的熟练技术人才。多一名研发人员,对公司研发进度的推动有很大意义。”中关村高新科技企业、红岸水滴科技公司研发负责人冷哲说。对于这一政策,国科赛思联合创始人齐敏也用“雪中送炭”来形容。
据悉,根据2016年企业情况粗略测算,可受惠于管理办法的中关村小微企业超过千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将“应补尽补”。申报流程上也较为简便,采用“线上申报,线下审核”申报流程,企业在中关村管委会官方网站查看申报通知并提交完整材料后,符合条件即可迅速获得资金补贴。
“创业第一年,主要精力在研发上,我们当年收入只有区区几万元,几乎是纯投入,到第二年才有了起色,可研发投入也在猛增。”冷哲说。对不少中小微科技企业来说,刚刚创立的阶段,往往最难熬。数据显示,成立五年(含)以内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数量占中关村企业总数的10%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过去三年均在9%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真正的科研创新是孤独的,投入大、风险大。为了鼓励大家敢于投入,帮助企业熬过还没形成稳定现金流的时期,我们推出了这一政策,引导企业以科技创新的方式跨越‘死亡谷’。”中关村管委副主任翁啟文透露了这一管理办法出台的初衷。
记者发现,与目前国内现有关于企业研发费用的扶持政策相比,中关村新出台的《管理办法》支持标准和门槛更低,凡是有研发投入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都可以根据上一年研发费用支出额度直接申请,大大提高了政策支持的普惠性。而此前财政部等多部门推出的相关政策,则需要企业已经形成收入,才能享受到相应支持。
此外,管理办法所指的研发费用范围十分贴合企业实际,既包括企业内部的日常研发经费支出,也包括当年形成用于研发的固定资产支出和委托外单位开展研发的经费支出。(记者 孙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