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今年本市将推进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个文化带的建设以及全市文物考古发掘与保护工作,精心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名片”,推动首都文博事业发展迈入新时代。其中,长城文化带将从西到东打造八达岭—居庸关段、箭扣段、古北口段、红石门段四个组团,量身定制不同“开放”模式。
今年启动白浮泉遗址等文物腾退及保护
北京市文物局于2015年底提出了三个文化带的概念,2017年在新版北京城市总规中进一步明确,三个文化带即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目前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初步成果已提交市领导小组审议,长城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编制中,计划于今年完成编制工作。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中之重在通州。2017年运河文化带开展了通州区三庙一塔、颐和园、北海、玉河故道遗址等保护工程,启动汉路县故城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和遗址公园建设工作,与通州区共同编制《北京城市副中心2018年-2020年文物专项行动计划》。2018年,市文物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启动白浮泉遗址、延庆寺、万寿寺东路、永通桥(八里桥)等文物腾退及保护工作。
长城文化带将量身定制不同“开放”模式
据市文物局介绍,长城文化带将从西到东打造八达岭—居庸关段、箭扣段、古北口段、红石门段四个组团,量身定制不同“开放”模式。其中,红石门段长城有一座最著名的敌楼,是明长城东向西进入北京的第一个敌楼,敌楼之上有一块京津冀三地界碑,俗称“一脚踏三省”。“我们将借此推动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长城保护上做一些工作。”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透露。
长城文化带2017年已完成了箭扣146号敌楼至150号敌楼及长城(天梯至鹰飞倒仰)修缮工程,开展了长城修缮定额编制、长城(北京段)修缮技术规范与标准等课题研究。今年拟继续推进箭扣南段长城(151号敌楼—154号敌台及边墙)、密云蟠龙山、卧虎山段长城等修缮工程。
此外,结合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北京将探索在现有开放的长城段落基础上,整合周边村庄和自然资源,统筹管理开展协同保护和利用,包括建立统一的游客中心,悬挂统一制作的标示,加强各景区间的道路交通联系,增添卫生间、果皮箱等必要的服务设施,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引导游客出行等。
香山“芙蓉坪”“森玉笏”保护工程提上日程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北起延庆妫川,经昌平区南口关沟,向南抵房山区拒马河谷地,东临北京小平原,西、东南至市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0%,包括以清代“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特征鲜明的皇家文化;以大觉寺、卧佛寺等为代表的历史悠久的寺庙文化;以妙峰山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还有以金陵等为代表的陵墓文化。
目前,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主要实施了黑龙潭行宫院倒座房及龙王庙碑亭等修缮及局部修复工程,预计2018年竣工,完成了北法海寺遗址保护工程,今年将继续推动北法海寺保护工程(二期)、石景山古建筑金阁寺等修缮工程,并将双清别墅、来青轩等革命文物的保护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重点项目,全力推进。此外,香山二十八景之芙蓉坪、森玉笏、昭庙等保护工程也被提上今年的日程,文物局正在积极与财政部门对接予以支持。
相关新闻
中轴线申遗今年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本报讯(记者 赵婷婷)本市计划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整治中轴线遗产区和缓冲区的历史风貌,力争在规划期内实现申遗成功。今年将全面推进中轴线文脉保护及申遗前期准备工作。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透露,2011年启动的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以2013年1月北京中轴线列入《中国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为重要成果,此后,北京市实施了“中轴线文物保护修缮计划”,先后对中轴线上的主要文物建筑,如天坛、景山、社稷坛、太庙、钟鼓楼等进行了修缮。2016年,中轴线申遗写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7年,又写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本市计划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整治北京中轴线的遗产区和缓冲区的历史风貌,以规划期内实现申遗成功为目标,成立专项工作组,推进中轴线申遗工作。“中轴线申遗首先是保护,是提升中轴线沿线周边的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让居住在这里的人活得更舒适,让游览中轴线的人更能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这也是中轴线这样线性遗产申遗的目标之一。”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市文物局于2017年完成了中轴线申遗文本、保护规划、综合整治规划纲要等纲领性文件的报审稿,提出重点文物腾退工作计划,并稳步推进“三个文化带”建设,2018年将全面推进中轴线文脉保护及申遗前期准备工作。(记者 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