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发展高精尖产业系列政策 推动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柳青):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高精尖产业系列政策。据了解,按照国家战略导向,北京市选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汽车等十个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分别编制了指导意见。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责任人表示,要全面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做强做优做大龙头企业,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推动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北京市日前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系列文件,文件从总体要求、重要任务、产业布局、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等十个产业分别编制了指导意见。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许强26日介绍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居国内前列且发展势头迅猛,纯电动汽车进入快速成长期,2016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到2017年底,北京市累计推广纯电动汽车将达到17万辆,推广规模国内第一。许强表示,根据相关《指导意见》,北京增强新能源智能汽车创新能力,包括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整车集成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及构建新能源智能汽车创新体系:“构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体系,提升整车竞争能力,增强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能源汽车服务新业态,支持重点企业发展,促进产业良性发展;突出增量聚焦,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区打造成为新能源汽车成果转化优先承载地;突出存量优化,提升现有产业基地发展水平;进一步扩大应用规模,推进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应用。”
许强介绍说,北京人工智能研究基础深厚,聚集了一批人工智能骨干研究单位,拥有10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神经网络芯片、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国际领先。北京人工智能产业优势明显,截止今年9月,北京拥有近400家人工智能企业,居全国首位。许强说,根据相关《指导意见》,北京将建立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强化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攻克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核心技术,搭建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等:“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包括人工智能芯片、智能驾驶、智能终端等,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在制造、物流、金融、军民融合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示范应用,构建智能宜居社会,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超级计算等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据了解,北京市坚持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原则,顺应产业演进趋势,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聚焦“绿色、集约、智能”产业发展方式和“减重、减负、减量”的发展要求,坚持立足首都功能定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伯旭表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也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必然要求:“实施新的十大产业指导意见以后,我们的制造业从业人口人数会净减少,预计到2020年制造业疏解人口大约20万人,减少20万人,高精尖制造业从业人员比2016增加约2.4万人,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制造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会减少,也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削减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要求,预计到2020年,制造业疏解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与然五年排放约25000吨,高精尖制造业主要大体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约250吨,两者合计减少约25250吨,完全符合总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