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新时代 共筑大豫剧

2017-12-15 10:50:25|来源:河南日报|编辑:万庆丽

【豫见国际列表】畅想新时代 共筑大豫剧

第二届全国豫剧院团长工作交流会开幕

【豫见国际列表】畅想新时代 共筑大豫剧

中国豫剧流派经典折子戏展演

  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相聚。12月12日至15日,目前为止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豫剧院团长盛会——第二届全国豫剧院团长工作交流会在郑州黄河迎宾馆举行。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239名院团长会聚一堂,谈创作,找问题,出主意,共谋豫剧发展大计。

  作为盛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专程从北京赶来为院团长们上了精彩一课,9个院团长代表依次进行主题发言,在交流碰撞中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演戏 悟道 修身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

  作为一个演员,我这辈子悟的六个字是玩、学、做、悟、舍、了。

  “玩”就是会、通、精、化。玩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个“玩”不是那种不严肃,或者是不负责,不用心对待艺术,而是兴趣盎然的玩,并且技巧全在掌控之间,怎么做都是对的。作为演员,既然选择了艺术,就要专业玩艺术,玩出境界和高度。

  “学”和“做”其实特别简单,就是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太小的时候,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未知,一切都是懵懂的。慢慢的,我们懂得去学习、读书、看东西。当今时代的戏曲院校、艺术院校缺的两项,也是人们觉得应该重视的两项,第一是阅读,第二是技法。不阅读,情怀不够,自然就写不出好东西。我们当演员的,还要有情怀地去发现生活。要有这个能力,通过这个人物一句话,就知道整部戏是怎么回事了,然而这个情怀是通过不断阅读才能获得的。

  “悟”实际上是信息量的集合。一个演员,好戏看多了,名角看多了,他就可以从其他名角身上“悟”了。但如果没有反复地看、观摩,没有互相的借鉴和学习,就无法用至己身。所谓悟,就是要汇总各种好经验,百川归海。

  “舍”就是要放下完美主义那种精神。身上背得东西多了,你要懂得舍;什么事情都不争了,懂得让了,心宽了,不计较了,这就是懂得“舍”了,活明白了。

  为了“得”而“舍”不够境界,为了“舍”而“得”才是修行,人要是不懂得舍弃,那多累啊?只有轻装上阵才能走得更远。懂得“舍”之后,其实是为了将来达到“无”的境界,一种佛的境界。

  “了”是一种精神力量,幕闭了,灯灭了,就不能再演了。但戏剧舞台是咱们的一方水土,经营一辈子,咱们即使是下乡演出,到基层去,也要一点一点去培养自己真正的铁杆观众。说到唱腔,实际上就是宗教经文、人情世故、文明道德,这是具体的。演戏,不仅演戏,还演人。古往今来的艺术全在戏词里,所以说戏剧入道、悟道,天下事全都在剧情里说尽道足了。

  面对新时代的戏曲艺术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

  我由衷地向河南省豫剧界的艺术家们表示深深的敬意。河南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地学习、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了唱响新时代、共筑大豫剧的响亮口号,这是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个会开得好,开得及时,开得生气蓬勃。这不仅在全国戏曲界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竖起了一面亮丽的旗帜,而且这种做法在全国文艺界也具有普遍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我授课的主题是“面对新时代的戏曲艺术”。先来说说“新时代”的5个特征:一是十八大以来非凡的五年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二是我们已经进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三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演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五是中国日益走向世界政治舞台中心。

  比如河南豫剧到世界各地去演出,展示了中华戏曲的魅力,赢得了外国友人的赞誉,它实际上是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政治舞台中心这个背景下实现这个目标的。我看到一位外国学者注意到河南豫剧,注意到李树建院长“忠孝节”三部曲《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他们认为这个东西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独特的贡献。因此,他们看到地方戏曲豫剧,学的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体味的是忠孝义节有利于人类的和谐安定。所以面对这样一个新时代,我们要唱响新时代,新时代究竟新在哪,首先要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它弄清楚。

  那么面对新时代,中国戏曲艺术应该怎么做?首先,要加强现实题材的创作,在人民中创作人民的文艺;其次,要努力践行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创作原则;第三,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不能流于低俗化、庸俗化、媚俗化。作为戏曲人,要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的指导下,搭建新时代人民的精神家园。

  携手共创豫剧新辉煌

  □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戏剧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豫剧艺术又是戏剧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我省与其他兄弟省市(区)的文化合作与交流,研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的落实举措,邀请了来自全国239名豫剧院团长共谋豫剧发展大计,促进豫剧的大发展大繁荣。

  全国的院团长是艺术团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院团建设的核心人物和中坚力量。河南豫剧院作为豫剧在全国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要示范、引领、帮扶各地的豫剧院团,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活动,架起一座联络全国豫剧院团的桥梁和平台,进一步加强全国豫剧院团之间的联系和院团管理经验的交流。

  河南豫剧院自2013年成立以来做了几件大事:一是举办全国豫剧院团高级人才培训班。2015年4月1日—30日,在国家艺术专项基金支持下,河南豫剧院成功举办了“豫剧高级表演人才研修班”,来自新疆、河北、山西、陕西、河南6省33名来自不同院团中青年演员们齐聚郑州深造。二是首届全国豫剧院团工作交流会。2015年10月,我们在郑州召开了全国豫剧院团长工作交流会,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被专家称为“百鸟归林”。三是承办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活动。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在北京举办“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来自八个省、市、地区(包括台湾豫剧团)的30个院团的40多台剧目在北京集体亮相,观剧人数达到10万余人,网络点击超过6亿人次。有专家讲:200年前徽班进京,60年前昆曲进京,当今中国豫剧大规模进京,这是一个文化事件,值得关注,值得研究。

  我们深知,河南豫剧院不仅要致力于河南豫剧的发展,还要参与全国豫剧发展的谋划,共同努力,让豫剧更好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深入生活精准创作

  □河南豫剧院三团党总支书记琚青春

  河南豫剧院三团先后排练了豫剧现代戏200多部作品,被中宣部、文化部誉为全国编演现代戏的一面旗帜,成为河南文化界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纵观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从剧目生产、院团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的努力。

  一是深入生活,精准创作。从生活中寻找人物原型、积累艺术素材、获得创作灵感,是三团人多年来坚守的创作传统和原则。二是政府扶持,搞活市场。剧目生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同时,我们还积极寻找市场、开拓市场,主动和企业进行合作,互惠互利。三是科学管理,重视人才。积极探索和培养“有文化的中层干部”和“有发展的青年业务尖子”,切实解决文艺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问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建立优秀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排除“论资排辈、因循守旧”观念,大大激励了青年人奋发向上的决心。

  豫剧要兴盛关键在人才

  □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团长孟祥礼

  2013年6月,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正式成立。成立以来,青年团以抓业务建设、拓展演出市场、提高团队影响力为首要目的,坚持以“出人出戏、独具风格、面向都市、服务人民,培养观众”的工作目标,努力打造“省内水准一流,国内影响广泛”的青年专业艺术表演团队。建团四年来,相继培养出刘雯卉、吴素真、李多伟、郭青锋、朱旭光、杨历明、李朋杰、吕军帅、李庆杰、孙敬朋、杜永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青年演员,他们在全国各类戏剧赛事中荣获个人奖项50余次。

  四年来,每年的商演场次均在100场左右,而且始终坚持演出市场化,大胆的尝试全部售票制,自施行以来每场上座率均在70%以上,开创了近年来河南演出市场的先例。豫剧的发展要靠优秀的剧目、优秀的演员、优秀的音乐来支撑才会好戏连台。而人才培养方面,传承是基础,创新是关键,同时需要时代力作保驾护航。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人民

  □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王红丽

  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是1993年成立的全国首家省级民营剧团。24年来,坚持“出人、出戏、走正路”的办团宗旨,坚持“服务人民、服务基层”的市场方向,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市场“亲密接触”,探索市场规律,学会经营和管理,才能赢得市场。为此,小皇后豫剧团确立了“改革兴团、以质量取胜,靠好戏赢得市场”的经营思路,在创作和排演剧目之前,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进行艺术创作生产,引导观众观看好的剧目。同时,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在剧团名称的确定、名角的推出等方面树立品牌。

  此外,小皇后豫剧团建团还以“服务农民、服务基层,走平民化道路”为宗旨。我们认为,戏曲必须回到民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会有底气,才能有正气。

  扎根边疆服务基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团长徐爱华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成立于1959年,由洛阳河南省童声豫剧团集体支边来到新疆兵团。建团50多年来,坚持“出人、出戏、出精品”的办团理念,在整理和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创作现代戏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上演大小剧目200多个,荣获了上百个奖项和荣誉。

  近年来,我们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为目标,狠抓精品创作。由于我们兵团的特殊体制,每年财政给予的创作经费难以支撑创作精品力作的要求。2014年国家艺术基金成立,我们积极申报以此带动剧团的创作,《大漠胡杨》《戈壁母亲》等剧目先后通过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审,使我们的精品创作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珍惜人才、爱惜人才、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加强业务考核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演职人员业务素质。此外,严格制度管理,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文艺队伍。

  引进人才 打造精品

  □西安市豫剧团团长赵鹏

  西安市豫剧团由樊粹庭先生1934年创办至今,已有整84年的历史。2012年,有幸拜访了河南豫剧院的李树建院长,他分享了当时河南省的好做法,同时也分析了陕西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精品剧目为突破口,打破僵局,只有先做出成绩才能得到政策的支持,并鼓励我们要坚守住豫剧在西安的这片阵地。

  后来,我团紧跟时代背景,以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题,移植、改编了一部廉政剧《儿牵娘心》,公演后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随后打造的《秦豫情》公演后反响强烈,为我们打开了实现复兴之路的大门。人才引进方面,要特别感谢以李树建院长和汪荃珍书记为代表的艺术家们雪中送炭,他们以大胸怀、大格局、大眼界为出发点,安排全国梅花奖演员徐俊霞老师到我团挂职帮扶,为我们的人才培养、剧目创作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这次的合作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思路,为我们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奠定了基础。

  打造精品剧目 繁荣文艺事业

  □驻马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常科

  驻马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于2012年1月组建设立,下设有市演艺中心、戏曲研究所等7个二级单位。

  驻马店市演艺中心是我市唯一市级豫剧表演专业院团,前身是市豫剧团。为推动豫剧事业繁荣发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执行好新时期党对文艺工作的各项政策,宏观把握创排方向,近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累计争取创排专项经费近700万元。二是实施戏曲剧本孵化计划,形成剧本创作、征集制度。三是加大送戏下乡演出补贴力度,每场补贴1万元。四是放权自主经营。五是帮扶他们做好服务工作,对市级财政采购的文化惠民演出场次,在实施监管的同时,简化演出手续。六是营造文化艺术氛围,通过举办省级大赛、本地戏迷擂台赛等活动,培养一大批爱好豫剧观众群体,为振兴豫剧戏曲事业做好最基础性的工作。

  培养“文武双全”高、精、尖演员

  □漯河市豫剧团团长宋德甲

  漯河市豫剧团于1955年建团,现有演职员工百余人,其中青年演员56名,平均年龄24岁,是一个有朝气、有活力的年轻团队,年年排新戏,年年出成果。

  根据我在部队多年的工作经验,又了解了全省和周边省市多家院团的管理模式,对我团实施了半军事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家长式管理。半军事化管理就是整齐划一,配备了统一的春夏秋冬军服、军用拉箱等;集体活动,要求着装统一。制度化管理就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日常管理上罚点极多,令出必行。家长式管理就是对员工要像家长对孩子一样用心,并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编制、职称等问题。

  在人才培养上,把演员培养成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文艺工作者,“学京剧,唱豫剧”,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在剧目生产上,我团坚持“排一部戏、立一部戏、成一部戏”的原则,每排一部戏都要成为常演剧目,甚至是代表性剧目。

  推出精品讴歌时代

  □禹州市豫剧团团长方水泉

  禹州市豫剧团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专业文艺团体,现有演职人员111人。1990年,剧团曾两进中南海,向中央领导汇报演出,受到中央首长的接见,并得到了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和首都戏剧界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

  我认为,精品创作是推动剧团发展的有效途径。禹州市豫剧团坚持以禹州典型人物,历史名人、风土人情,特色产业等为题材,撰写剧本、编排剧目,例如根据社会现实创作的《乡里汉子》《青山情》《神器》等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此外,人才培养是推动剧团发展的基础。我们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还通过组织参加各类赛事、邀请省内外戏剧界专家加盟本团的艺术创作等多种形式,对艺术人才进行锻炼和培养。而领导重视是推动剧团发展的保障,2016年开始,禹州市委、市政府每年拨付创作新剧目专项资金200万元,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本报记者温小娟本报通讯员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