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举办“沈门七子书法展”弘扬中华书法文化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向七位书家颁发收藏证书。 刘思恩摄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刘思恩):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联合主办的“沈门七子书法展”12月9日至20日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表示,国博是“中国梦”的发源地,是国家的文化客厅,要为中国当代中青年艺术家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技艺的平台,要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沈门七子”展作者分别是:王厚祥、刘京闻、龙开胜、周剑初、李明、张志庆、方建光。他们均为中国国家画院开办的沈鹏课题班的优秀学员,他们均为在全国各类书法大赛中获得过一等奖的作者,都是在全国有着广泛影响的中青年书法家。
“沈门七子”遵从沈鹏先生“弘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的教学理念,继承传统,临摹经典,取长补短,不断创新,共同进步。从2011年起,这七位书家分别在山东、北京、江苏、四川、甘肃等地举办六次展览,这次在国博的展览,可谓是书法巡展的压轴戏。
观众挤拍热度极高。 刘思恩摄
在国博9日举行的展览开幕式上,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说,中国书法艺术在中国文明史上一直享有崇高的艺术地位,著名学者熊秉明先生曾说,“书法代表中国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可以说是核心的核心。”熊秉明先生对中国书法的认识高度直到今天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我们要努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修养,增强对书法艺术的认识,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举办这次展览,我们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目的。
吕章申介绍:七位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对中国传统书法的继承,既有传统的笔墨语言,又有各自的风格特点,体裁丰富,各具风貌,从这次展览的书法作品里,我们可以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通过他们各自用书法艺术的表现,从中感受二者的艺术魅力相得宜彰。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致辞时说,中国书法艺术实际上代表了中国造型艺术的最高成就,沈鹏先生以他自己“知行合一,艺道并进”这样一种主张和实践,在中国当代书坛树立了一个文人书法的典范。2009年,沈鹏先生在中国国家画院创办了国家画院书法院,亲自担任院长至今,桃李满天下,在中国书法的教学创作、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各个方面都做出巨大贡献。这次办展的七位沈门学子,来自全国各地,来国家画院前已有相当水平,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研究理论,在沈鹏先生的教学指导下,不断提高认识,发现、挖掘和强化自己的个性,使得每一个人的个性,每一个人的风格面貌不断呈现出来。
“沈门七子”之一周剑初(左)应观众要求在自己作品前留影。 刘思恩摄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洪武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时说,沈门七位书家都是当代书坛的精英,优秀书家的代表,他们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既有过硬的笔墨功力,又有良好的文化根基,并都有得过一等奖的经历,近年来又一直活跃在书坛的前沿,在书法界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成为当代书坛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他们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风格取向:不求险怪,保持格调,雅俗共赏。他们的书法以经典为根基,又有鲜明的时代感。他们以展览的形式传播书法的文化,积极参与各种书法教学,这种社会责任与担当值得充分肯定,大力发扬。
评论认为,“七子”中,王厚祥的大草纵横驰骋,挥洒自由,线质苍茫,千姿百态,具大唐气象;刘京闻深得二王笔意线质古朴厚重,欹正变化,疏密相间,得晋人意韵;龙开胜五种书体均有很好表现,楷行尤佳,结字凝练平和,不激不励,风规自远,颇得魏晋风度;周剑初五体兼习,大字雄浑苍茫,小字险峻耐品,古拙潇洒;李明大字楷书线质老道,结字开张,小楷沉着痛快,疏密得当,行书得晋人法度,悠然自得;张志庆的大字行草线质苍茫老辣,章法疏密相间,小字行草温文尔雅,颇有宋人尚意之风;方建光深得二王意韵,用笔自然,变化丰富,又参以米意,结字奇崛,耐人寻味。
“沈门七子”将此次展出的作品全部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对他们的奉献精神深表感谢,为七位书家颁发收藏证书。
“沈门七子”的作品雅俗共赏,展览火爆异常。 刘思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