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百余“生货”藏品首展

2017-11-17 09:06:43|来源:北京日报|编辑:李玥

中国美术馆百余“生货”藏品首展

中国美术馆内,几名小学生在徐悲鸿画作《奔马》前观看临摹。实习记者 武亦彬摄  

  本报讯(记者 陈涛)从今天(11月17日)起,“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在中国美术馆与公众正式见面。这是一场“非看不可”的豪展,所有参展作品均出自20世纪名家之手,从齐白石、吴昌硕、傅抱石、叶浅予,到徐悲鸿、林风眠、李可染、吴作人,无一不是中国现代画坛巨匠。这还不止,中国美术馆此番拿出的藏品数量也是规模空前,单单吴冠中的作品就多达38件,而且它们中绝大多数属于首次走出地下藏品库的“生货”。

  本次展览从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中精选近现代名家大师作品200余件(套),呈现在一层六个展厅。其中,2、4、6展厅从晚清赵之谦、何绍基开始,由民初海派任伯年、吴昌硕诸家承上启下,到齐白石、傅抱石、叶浅予、李可染等,从传统中开拓出花鸟、山水、人物画新路;3、5、7展厅从徐悲鸿、林风眠、庞薰琹融合中西,油画、国画双管齐下,到吴作人、吴冠中发扬各自传派,登上艺术高峰。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以“20世纪中国美术最高水平”来界定这批画作在艺术史上的位置,它们共同建构起了一段完整的20世纪中国美术史。

  相比画家的分量,此次展出藏品的罕见程度更为吸引人。众人皆知徐悲鸿善画马,却鲜有人知晓他笔下的鹅也是一绝。展厅里一件他创作于1935年的国画《鹅》,便系首次走出藏品库与公众见面。鹅原本只是中国乡村一种再普通不过的家禽,但徐悲鸿通过勾勒其红冠、红蹼、白羽,以及生动喧闹的神态,成为洁白高贵、顾盼生姿的主儿。与以往常见的风景、仕女、禽鸟不同,这次展出的林风眠作品主要集中在花卉、静物类题材。培育出“留法三剑客”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的林风眠,并不在意使用何种工具、颜料,在他这些作品中,宣纸、毛笔、水墨、水粉都间或有之。而他更倾心的,是从人皆能见的日常风景里发现不一样的美。

  白石老人以画虾著称,这次展出的是他画的“雄鸡”。据传,他早在三十岁之前就已经能画出很不错的鸡图了。更为传奇的是,中国文人的诗、书、画、印四绝,老人样样精通。在谈及自己的艺术成就时,他曾有言“吾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主办方这回也特意晒出他的篆书作品。

  此番“聚首”美术馆的诸位艺术巨擘里,吴冠中是最后离开人世的。生前他将自己大部分重要作品捐赠给了海内外多家公立艺术机构。据了解,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吴冠中作品已超过60件,构成了其从早期到晚年的完整作品系列。此次展出的吴冠中作品数量超过了这批藏品总量的半数。此外,展厅里还有吴作人作品42件、叶浅予作品23件、李可染作品12件、庞薰琹作品7件。要知道,即便拿出他们中任何一人的作品,都可以组成一场豪华展。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26日。有兴趣的市民不妨尽快前往观摩,因为下次再遇到如此阵势,估计得等到六年后中国美术馆举办建馆六十周年纪念大展了。

  相关新闻  

  百余件哥窑瓷器故宫亮相

  本报讯(记者 刘冕)一场由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都博物馆等7家国内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在延禧宫西配殿开幕,百余件哥窑精品露脸儿。这也是世界范围内首次举办的以哥窑为主题的大型陈列展。

  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合称为“五大名窑”。而哥窑瓷器的窑址至今尚未被发现,因此学术界对其“出身”有诸多说法。故宫专家介绍,传世哥窑瓷器一般胎色较深,釉色有青灰、粉青、米黄等,釉层凝厚如脂,釉面润泽如酥,而且基本都开有大小、深浅不一的裂纹,俗称“金丝铁线”。目前,它们主要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英国大英博物馆等处。

  “身世谜团”丝毫没有影响哥窑的流行。从明清至今,其一直被视作名瓷而进行仿烧。从传世和考古发掘获得的实物看,景德镇御器(窑)厂在明代宣德年间已成功仿烧哥窑瓷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达到兴盛。此次展览就会集了故宫院藏传世哥窑和仿哥窑(釉)瓷器113件(套),以及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博等6家文博单位商借的57件(套)传世或出土的与哥窑相关的瓷器和瓷片标本、修复品,以期较全面地反映哥窑瓷器的风貌。传世哥窑灰青釉胆式瓶、灰青釉凸弦纹瓶、明代宣德仿哥釉碗、清代雍正仿哥釉五岳花插等哥窑精品悉数亮相。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8月31日,观众凭故宫门票入院后可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