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六千河长上岗履职 分工管护河湖生态
原标题:北京近六千河长上岗履职
北京是一座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古都,同时也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超大型城市。由于城市快速扩张、人口增多,对水资源过度开发,沿河环境日趋恶化,有的河道甚至成了臭水沟。经全面排查,北京市黑臭水体共141条段,长度约665公里,群众反响强烈。
根除黑臭水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北京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以来,北京把全面推进河长制作为河湖管护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扎实做好治水护河各项工作,力争实现2017年底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
随着“河长”的走马上任,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有了“河长”的守护,北京的水环境建设也因此呈现出新面貌。今年6月份监测结果表明,与2015年底黑臭水体普查结果相比,全市141条段黑臭水体约有70%水质改善。各级河长们功不可没。
18天啃下11年的“硬骨头”
一个存在了11年的违建,经受了历次整治行动却“岿然不动”。没想到在河长出手后,仅仅18天就全部拆除并恢复绿化,这样的效率在河湖流域的环境整治过程中很少见。
这处违建位于清河中段北岸。家住附近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一家摩托车店在此开了11年,生意不错,门脸儿就一点点往外扩,2007年搭起了违建玻璃房,侵占绿地、破坏河湖岸线的整体环境。
清河流域市级河长办公室工作人员张博告诉记者,7月26日,市级河长率领的巡河督导监察队路过清河中段北岸的时候,要求尽快拆除违法建设,进行绿化改造,提升河道周边景观。
8月3日拆违整治工作正式启动,各部门联合研究拆违方案;8月8日,城管等执法部门对违建玻璃房进行了强制拆除,并陆续清理杂物、恢复路面、铺砖种树等;8月20日正式完工,滨河路完全恢复原有面貌,路面宽敞,路边共计增绿200多平方米,附近的居民高兴不已。
清河流域市级河长办公室联络员陈鹏程告诉记者,以前针对这种河湖岸线的违建,河道管理部门执法力度有限,又经常是单兵作战,无法充分联合属地政府和执法部门,因此很难解决。河长制体系建立之后,河长可以充分调动多方资源,合力解决难题。
16名市领导当河长
设立市级河长的并不仅仅是清河流域。按照北京市今年7月出台的河长制升级版,北京的各大河流(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拒马河、泃河等)和市管河湖(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十三陵水库等)均设立市级河长,由市级领导担任。
新的工作方案首次明确河道治理“党政同责”,河长工作任务也由原来仅负责河湖周边环境扩大到整个流域内的污水治理,并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新方案中明确,设立市、区两级总河长、副总河长。总河长由市、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总河长由市、区党委相关领导和分管水务工作的政府领导担任。据此,北京市级总河长为市委书记蔡奇、代市长陈吉宁,副总河长为市委副书记景俊海、副市长卢彦。“原来的河长制中,属地行政领导负责,现在党委也要纳入进来,保障各项水环境治理的推进,可以说上了‘双保险’。”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新方案增加了工作任务和内容,在原有三查(严查污水直排入河、垃圾乱堆乱倒、涉河湖违法建设)、三清(清河岸、清河面、清河底)、三治(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治理)的基础上,新增了“三管”责任,即严格水资源管理、河湖岸线管理、执法监督管理,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
三级河长制变为四级河长制
从首都人民的大水缸——密云水库出发,沿白河溯流而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看到一块蓝色的公示牌,上面清晰地写着各级河长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明确标注着河长的职责。
过去,北京实行三级河长制,新方案实施后,河长设置由三级河长向下延伸至村级,形成市、区、乡镇、村四级河长体系。
作为一名村级河长,石城镇贾峪村支部书记郭玉春每天早晚都会到河道边转上一转。“以前提到保护密云水库人们就觉得是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但其实水库上游来水如果不达标,那水库水质也得不到保障。”据郭玉春介绍,贾峪村的河道属于三级水源保护区,随着河长制全面推行,今年7月,密云水库上游的白河段河道开始实行全封闭管理。
“治水要从治村抓起。”北京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全面落实河长制,关键要建立健全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和以党政领导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落实体系,要把责任落实到一线,村级这一头抓好了,基础就牢固了。
到今年底,北京将全面建立四级河长体系,5920名各级河长走马上任。北京市水务局局长金树东介绍,预计到2020年底,重要水库、河流、湖泊等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将达到77%以上,主要河湖实现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目标。(本报记者 贺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