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沈合作有望成对口合作示范和标杆
北京日报记者 李如意
日前,京沈对口合作交流会在沈阳举行。据沈阳有关方面统计,截至目前,京沈对口合作项目95个,总投资额达121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0个。这些合作项目涉及装备制造、物流体系建设等多方面,还包括人才、思想交流等“软合作”,京沈合作有望成为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的示范和标杆。
重振制造业“雄风”
去年,国务院印发文件,提出开展东北地区三省四市和东部地区三省四市的对口合作工作。今年,北京市与沈阳市在对口合作方面已制定了行动计划,两市已展开密切交流。北京市支援合作办主任马新明表示,作为东北地区战略重地,沈阳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现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建筑、化工等优势产业,其发展方向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因此,制造业的合作成为本次对接交流的重点领域之一。
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国华表示,京城机电已与沈阳东管电力科技公司就合作事宜进行了初步接触,下一步将深入探讨,共同推进更深层次的合作对接。王国华说:“京城机电与沈阳市在智能生产线、机器人整机及核心零部件、3D打印设备制造、3D打印应用、数控系统、工业软件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合作空间。”
打造东北亚物流枢纽
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领导在交流会上表示,对口合作目标是政府搭台、市场主体唱戏,努力形成良性互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在优势上达到“1+1>2”的效果,在短板上形成“1+1<2”的效果。沈阳市是东北地区交通和商贸中心,因此在本地对接交流中,来自北京的企业就打造东北亚物流枢纽提出了合作意向。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德星表示,公司将积极协调系统内各单位,组织往返货源,力争在9月实现沈阳—二连浩特—欧洲中欧班列(双向)正式运行,同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硬件等智慧化技术与手段,提升整个物流生态系统的智能化。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熊青云表示,京东集团计划在沈阳市投资40亿元,用于建设仓库、自动分拣设备和物流配送网络。未来三年内,投资1000万元在辽宁省主要城市开展生鲜冷链仓储运营。熊青云表示,公司的用工方向将向煤城、钢城等大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倾斜,解决当地人的就业安置问题。
科技合作强调“复制”和“链接”
沈阳市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域内有50余所高校、100多个科研院所,人才资源尤其是科技人才丰富。今年以来,京沈两地围绕高新技术正在开启多方面合作。
针对大数据人才供不应求新形势,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与东北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携手合作。今年3月首期设立的“大数据实验班”课程紧密结合社会需求,为大数据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实训等有针对性的技能教育,打通高质量大数据人才进入用人企业的低成本通道。此外,越来越多京企将第二研发中心或区域总部迁到沈阳。据介绍,截至6月底,入驻沈阳国际软件园的央企和北京企业已达63家。
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表示,下一步,中关村将遵循两个关键词与沈阳展开合作:一是复制,将中关村良好的双创生态“复制”到沈阳,让沈阳具备的人才能量得到更好的释放;二是链接,将北京市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沈阳市较好的加工制造业基础进行对接。一方面,希望适合沈阳发展的项目、技术和人才,能够从北京到沈阳来转化落地;另一方面也鼓励沈阳的企业机构到北京通过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室、孵化平台等方式加强链接,打通两地之间的产业链和创新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