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个楔形绿地城市公园明春开放
原标题:首个楔形绿地城市公园明春开放
从高处俯瞰位于健翔桥边新建成的绿地公园,如同城市高楼大厦之中的一块“绿肺”,而这片绿地是疏散了14家低端市场之后建成的。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海淀区东升镇塔院村双泉堡原本聚集着14家低端市场,从高处俯瞰,拥挤杂乱不堪(资料照片)
北京日报记者 于丽爽
“往这儿一站,小风嗖嗖的!一闻,还有草香。”东升镇塔院村党委书记李建军说。他的脚下,就是已初具规模的塔院公园。
为搭建直通市中心的通风廊道,本市设计了7条楔形绿地。其中,首条开工建设的是京昌路楔形绿地。京昌路,是京藏高速城区至昌平段的前身,京昌路楔形绿地南起北三环马甸桥,北至北五环上清桥,东至京藏高速,西至小月河,全长6.5公里,占地面积177公顷。该区域内的4个自然村实施了棚改,拆除了14家低端市场。目前,京昌路楔形绿地内的首个城市公园——塔院公园,已完成绿化近10万平方米,明年春天将对市民免费开放。
昨天,记者走进位于科荟桥附近的塔院公园。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起伏着向远方铺展;草地四周,国槐、栾树、银杏、油松等树木,一丛丛加深着绿色;树下,大片的波斯菊绽放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草地中间,建设中的石子路蜿蜒着伸向远方。
过去,这里可是另一番景象:有第二个唐家岭之称的东升镇塔院村就在这儿。“一条建材街上有十几家市场,白天卖建材,晚上是不夜城。歌厅有七八家,洗脚房有几十个。冬天取暖季,小锅炉都烧起来,一天光清运渣土等垃圾就有60吨。住了七八万人,只有12个公共厕所,每天上厕所都得排队。为了赚房租,村民家的违建都盖到7层了,自己安装简易电梯。”塔院村党委书记李建军说。以建材一条街为例,村里一年赚取的租金大概1200万元左右,可一年投入安保、卫生、水电等的费用,远不止这个数。
2015年8月,海淀区启动了京昌路楔形绿地棚户区改造项目腾退工作,涉及塔院村下属的四个自然村:双泉堡村、二里庄村、卧虎桥村和小关西后街村。在城管部门牵头下,腾退先从拆除违法建设入手。截至2017年6月底,共拆除违法建设90万平方米,包括万家灯火市场、盛宏达市场等低端业态,还有厚朴歌厅、港湾歌厅以及网吧、汽修店、家具厂等。在拆违工作的带动下,截至2016年底,项目所涉及的宅基地院落和14家市场全部腾退完毕。
按规划,该楔形绿地改造项目内将有三个还建地块,由北向南依次是安置房小区、商品房小区和东升科技园三期。“楔形绿地的建设要同时满足三个方面的需求。作为楔形绿地,要满足城市生态构架和城市界面景观的完整性;作为城市公园,要满足普通市民尤其是安置房和商品房小区居民的使用诉求;作为科技园区,要适应科技人员的使用方式。”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整个区域规划了“两带三区八园”的景观结构。
“两带”位于楔形绿地的东西两侧,西侧以小月河为中心建设滨河休闲景观带,东侧沿京藏高速建设高速防护景观带。区域中间,将打造居住、商务、公园三个组团。组团内由北向南包括8个公园:上清公园、双泉公园、小月公园、塔院公园、健翔公园、北极寺公园、建德公园、马甸公园。其中,北极寺、建德和马甸三个是既有公园。
楔形绿地建设还融入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双泉堡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元代时,这里是负责双线织法和织品征购的双线局;明代,这里是传送公文的驿站双线堡;清代,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自然村。位于安置房小区附近的双泉公园,就设计有“历史文化景观墙”,展示双泉堡的历史,同时在公园道路铺装、景观设计上,也将体现编织、驿站等元素。景观墙还设计有居民手印纪念墙,以纪念消失的村庄。
塔院公园北侧,15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小区正在抓紧建设。这里配套有全日制幼儿园和一所老年活动中心,预计2020年入住。安置房小区南侧,未来将崛起东升科技园三期,助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将来建那么多公园环境肯定好了,有了科技园区,人员素质也比过去高多了,我们村民都特别满意!”双泉堡村村民、今年48岁的庞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