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环保科技辐射京津冀三地企业

2017-07-14 10:20:47|来源:北京日报|编辑:尹红燕

  本报记者 孙奇茹

  中关村科技创新助推京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在加速。中关村管委会、天津市科委和河北省科技厅日前联合发布《发挥中关村节能环保技术优势 推进京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三地将探索联合工作机制,通过承接重大工程和项目落地、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形成跨区域节能环保项目合作机制、搭建绿色金融服务平台等方式,发挥中关村在节能环保领域的科技创新优势,助推京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中关村节能技术为老钢厂“减负”

  最近几个月,在参加同行业或是跨行业的交流会时,皮肤黝黑、个头不高的高宝书腰板儿挺得比以往更直了。几年来压在他和企业身上“耗能大户”的重担,总算卸下了一部分。而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的,是中关村的高科技。

  高宝书是天津亿环巨能重型锻压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作为天津市锻造行业的一家明星企业,亿环巨能主要生产大中型锻件、工矿、船舶配件。

  在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这家耗能大户也承受着巨大的减排压力。以2014年为例,企业全年用电350万千瓦时,折合数百万吨标煤。

  “假如电机能效能提高一点,哪怕只提高一个百分点,一年就能为公司节电3.5万千瓦时,也能为我们完成能源‘双控’的目标大大减负啊!”高宝书感叹。

  2016年,在天津市科委、天津市钢协以及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下,高宝书与中关村节能环保企业中科宇杰牵上了线,后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电技术及设备,逐渐淘汰了亿环巨能过去笨重、落后的高耗能电机。经过过去一年对高耗能电机的淘汰、更新,如今,公司用电量同比下降了28%,节能降耗近三成。

  “环保问题靠企业‘搬家’是解决不了的,还京津冀一片碧水蓝天,还得靠高科技。”天津市科委示范区工作处副处长杨明海说。在天津和河北,像高宝书带领的亿环巨能这样有节能环保技术升级需求的传统企业还有不少。《方案》提出,京津冀三地将通过承接重大工程和项目落地、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形成跨区域节能环保项目合作机制、搭建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四个方面措施,发挥中关村节能环保技术优势,促进津冀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政府“两头跑”精准对接技术供需

  “我当然也想节能,可上哪儿找靠谱的技术企业呀?网上搜的那些不敢信呀!”“一天动辄几万吨产量,技术拿过来,能跟我们的生产系统配上套吗?”“万一设备不稳定,整个厂子的生产都受影响,后果不堪设想啊!”在天津、河北的大型钢铁厂走访一圈,企业主们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

  此前,中关村联合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开展了一项名为《中关村节能环保优势技术改造京津冀传统产业升级工作及政策研究》的课题研究,发现河北和天津在钢铁、水泥、玻璃等6个典型行业对节能环保技术需求比较强烈。但同时,这些行业企业对接节能环保技术时也存在信息渠道不畅、缺乏技术服务指导等大量“痛点”。

  一边是传统企业对节能环保技术“嗷嗷待哺”,一边是中关村企业手握大量技术——如何打破两者之间看不见的鸿沟?三地政府部门开始协同联动,分头下苦功。

  去年11月,天津市科委面向全市钢铁企业启动“需求调查”。余热回收再利用、钢铁连铸连轧技术、压缩机优化节能技术……传统钢企提出的一长串迫切技术需求被收集起来。

  百公里之外,中关村管委会也同时开始了行动。工作人员拿着从天津传统企业收集到的“技术需求单”,面向中关村节能环保企业开启了技术众筹,针对每一项需求寻找对标企业并多次评估企业的项目实施能力。在此之前,政府部门已经对中关村243家节能环保企业进行过一次详尽的梳理与摸底。

  很快,经过细致挑选与匹配,10余家中关村节能环保高科技企业与天津30余家钢铁企业的一场场“联姻会”顺利举行,11项节能环保合作项目签约,累计投资共计1.4亿元。

  示范效应

  三地共性技术

  将在全国推广

  “有三地政府的评估、筛选做信用背书,需求双方的信息互通和信任感一下就建立起来了。再通过三地政府的联合支持,企业积极性更高了。”中关村管委会产业处调研员陈星说。

  根据《方案》,中关村管委会、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将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中关村企业、产业联盟、高校院所等面向津冀重大需求,与当地企业联合实施示范应用项目。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在示范应用项目签订合同后,给予当地企业资金支持;中关村管委会根据相关资金管理办法,给予中关村合作主体支持。

  除了资金支持、政府联合工作机制支持,三地还建立了专家委员会,帮助企业评估节能环保技术的经济效益、适用性等指标,为传统企业“联姻”节能环保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

  从具体支持领域来看,《方案》主要涵盖了6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搭建环保数据共享平台、推进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推进水污染处理、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等。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中关村节能环保产业的“做大做强”也将获得巨大动力。“2016年,中关村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总收入达5917亿元,在多个领域全国领先,但与全球最先进水平仍有差距。通过在京津冀传统产业中的实际应用,中关村节能环保企业也能够在应用中迭代更新,推动产业集群壮大。”陈星说。

  三地联动,受益的却远不止京津冀大地。未来,支持中关村企业探索新业态、新模式,率先与京津冀区域钢铁、电力、能源、化工、建材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后,三地还将推动选择一批可在京津冀示范应用的节能环保优势技术及领军企业,总结工作成效与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凝练出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